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內褲理論:內褲賣的多,經濟回暖快

最近,遼寧地區男士三角褲的銷量引發網絡熱議。

有專家表示,京東大數據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遼寧地區男士內褲銷量連續3年出現上漲,今年銷量增速更是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內褲理論”,說明遼寧的經濟正呈現不斷回暖的趨勢。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內褲銷量靠前的品牌包括七匹狼、南極人、花花公子、浪莎等知名品牌,面料則以舒適的棉質和莫代爾為主,說明遼寧男性消費者逐漸注重內褲品質,進一步佐證了經濟正在逐步回暖。

最後,專家還分析了內褲顏色,稱除黑白灰之外的多色內褲佔了銷量的30%,這體現出遼寧男性“整體開朗活潑的熱情生活狀態,從而感受遼寧經濟正從冷冬中回暖的經濟發展勢頭。”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看完這篇分析之後,市場一片譁然。有網友調侃:內褲不是用來裝蛋的嗎,怎麼如今用來扯淡了?

這位“內褲專家”言之鑿鑿的自信,源於前美聯儲出席,大名鼎鼎的艾倫·格林斯潘。正是格老爺子執掌美聯儲時,提出了這個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內褲理論”:

1、當經濟不景氣,男人不得不節省消費開支,減少購買新內褲;

2、經濟不振導致離婚率攀升,離婚的男人不再注重自身形象,對新內褲的需求進一步下降;

3、而當經濟開始復甦,男人就會增加消費,離婚的男人也要開始新的約會,這都促使男性對新內褲需求的增加,導致內褲銷量大幅攀升。

內褲真的跟經濟景氣度有關?或許是,或許不是,但僅憑京東男性內褲銷量增加就判斷經濟正在由冷轉暖,理由顯然不充分,也難以讓人信服。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即便針對同一時間段的同一數據,不同的經濟學家、不同的分析角度,最終也能得出互為相悖的分析結果。

實際上,經濟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演變成一門包羅萬象、融合萬物的學科,很多有趣的理論也應運而生,我們一起看看。

口紅理論:廉價奢侈品的“安慰”

口紅理論又叫“口紅效應”,據說它並非出自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之口,而是在上世紀30年代由雅詩蘭黛集團總裁李奧納多·蘭黛提出的。他將口紅銷量與美國經濟景氣度做了對比後,得出如下結論:

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顯著上升,反之則相反。

這是因為,口紅在美國被視作一種“廉價的非必要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仍有的消費慾望,但受制於收入所受,所以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購買相對廉價的奢侈品上。購買口紅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作用。

有數據顯示,在2001年9·11襲擊後,美國經濟一度陷入衰退,但此期間的口紅銷量卻翻了一番。同樣,在2008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知名化妝品公司歐萊雅上半年銷量卻逆勢增長5.3%。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口紅效應在國內也似乎一樣適用。2017年,淘寶天貓口紅產品銷量大增97%,唇部彩妝佔據了整個彩妝大類銷量的近30%,一躍成為第二大類彩妝消費品。2018年“雙11”期間,唇部彩銷售額為446.3億元,增速高達116.97%。

最近,出身故宮的兩家網店相繼推出口紅商品,並一度上演“宮鬥”,其背後折射出的就是經濟處於下行週期時,口紅市場的走俏。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裙襬理論:女人穿短裙,經濟就雄起

又叫“長裙理論”。由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喬治·泰勒在1920年提出。裙襬理論認為:

當經濟處於增長時,女人傾向穿短裙,因為她們要炫耀裡面的長絲襪;當經濟衰退時,由於女人買不起絲襪,只好把裙邊放長,來掩飾沒有穿長絲襪的窘迫。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見街頭穿長裙的女孩多了,那可能就意味著經濟正在變得艱難。

2012年,歐債危機蔓延導致英國經濟出現衰退,趨勢持續到如今。當時,從倫敦著名的塞爾福裡奇商場到哈羅德百貨公司,超長的鉛筆裙成為櫥窗展示的主角,就連“辣妹”維多利亞·貝克漢姆的運動裙也長至膝下。

但總的來說,裙襬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如今,長絲襪不是什麼奢侈品,穿長裙還是短裙似乎只與個人喜好有關,和經濟處於何種週期沒啥關係。

即便經濟再不景氣,北京的三里屯、後海、王府井這些繁華之地,也依然少不了“短裙風景”。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高跟鞋理論:鞋跟越高,經濟越糟

高跟鞋理論認為,女性鞋跟高低的流行趨勢,能反映出當前社會經濟的走勢。這一研究是基於美國IBM全球商業服務部門,數十年來對女性鞋子的選購分析。

如果女性穿著的鞋跟越高,表明經濟就越糟;如果低跟鞋或平底鞋成為穿著女性趨勢,則說明經濟狀況較好。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及6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期,高跟鞋、鬆糕鞋等跟部誇張的鞋,幾乎取代了低跟鞋、平底鞋成為主流。而在經濟平穩、生活較安逸的時候,女性則更願意穿著舒服的低跟鞋。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同樣,在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破碎之後,美劇《慾望都市》裡的大部分女性都蹬著一雙超高的高跟鞋。

有專家解釋稱,這是因為消費者想通過購買奢侈品來逃離現實,為自己營造想象空間,起到一種心理安慰的作用。

頭髮理論:長頭髮留起來

1987年,日本最大規模的日用品製造公司“花王”開始進行一項調查,他們對東京銀座一千名12歲~30歲的女性發型進行追蹤統計,若干年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當經濟形勢變好時,女性傾向留長頭髮,甚至眉毛也會變粗;若經濟變得不景氣,則傾向剪短髮型。

前年,資生堂曾再現了1920年以來日本女性妝容的變遷,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傲世全球時,年輕女性多以如下的長髮示人: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最近的一個佐證是,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較短的髮型一度佔據主流。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

經濟形勢直線下滑,大家每次理髮、做頭髮時,會把頭髮剪得更短些,既減少剪頭髮的次數、省錢,又能夠使自己顯得更精神些,一舉兩得。

剩女理論:剩女的購房慾望更強烈

剩女理論是純國產理論,自產自銷。在2016年的一次房地產行業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

“剩女多的城市,房價會漲。女性初婚年齡30歲以上,核心家庭離婚率在30%以上的城市,房價一定會漲。”

這個奇葩觀點,並非金岩石首次提出,早在2012年的一場高峰投資論壇上,他就語驚四座地提出了“剩女與房價”的觀點。

金認為,女人天生是消費的動物。女性對自己慾望的表達,包含著對未來的一場競爭,而這種競爭就讓城市的消費升級,讓沒有消費力的人在城裡找不著老婆,讓不能消費的男人滾出城市。“高消費、陰盛陽衰、剩女,這就是城市的繁榮景色。”

剩女比一般女性更愁嫁,她們認為有了房子,相對來說更容易讓自己找到一個好的歸宿。而且相比於同齡階段的男性,剩女的購房慾望更強。

目前,國內剩女比例靠前的七個城市依次是廈門、深圳、杭州、北京、廣州、上海、青島,在過去幾年,這些城市的房價漲幅也確實厲害。

內褲理論、裙襬理論、頭髮理論……細數那些奇葩的經濟理論

看完了了上述五花八門的經濟理論,小金倒是認為,經濟的好壞,不用看內褲、口紅的銷量,也不用看姑娘裙子和頭髮的長短——冷暖自知,經濟環境什麼樣,難道你自己還感受不到嗎?

與其關注那些奇葩的經濟指標,不如關注採購經理指數、新增信貸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鋼鐵產量、發電量、鐵路貨運量、波羅的海指數等等指標——透過現象看本質,顯然,解讀這些指標更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