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創想引言

盒馬鮮生的模式回答瞭如何打通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如何打通線下線下會員體系、如何銜接線上線下不同品類、如何共享流量、如何共享倉儲物流等關鍵性問題,在電子商務進入線下實體店的過程中成為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

盒馬首份成績單

2017年6月9日,盒馬鮮生首家門店在北京開業。2018年9月17日,在阿里巴巴投資者大會上,盒馬鮮生展示出了滿意的首份業績


「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目前,盒馬鮮生擁有門店數量64,覆蓋了中國境內14座城市,消費者人數上千萬。營業額增長強勁且盈利,每家相對成熟的店面坪效超過5萬元,單店的日均銷售額達到80萬,通過線上銷售的比例超過了60%。這一切說明了盒馬鮮生的新零售模式已經經受了市場的考驗,正在迅速發展。

盒馬鮮生的會員數量也在穩步上漲,且逐漸帶來了消費者粘性,會員的線上+線下的月平均消費達到了575元。


「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盒馬鮮生制勝關鍵

社區覆蓋,半小時配送體驗

在盒馬鮮生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依靠現代物流,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社區為服務對象的概念,做到了半徑3公里內30分鐘內免費送達的智能物流體驗。盒馬認為,30分鐘內是食物配送的最佳時間,一旦超過這個時間,人們感知上就和 2,3個小時一樣。

盒馬鮮生線上和線下都需要通過APP完成,且需要支付寶進行付款。這種方式對於盒馬來說有諸多好處,首先,APP可以實現線上與線下互相的切換,購物可以更加便捷。新零售模式下消費者擁有四種任意組合:

1. 線下挑選,線下結算

2. 線下挑選,線上結算,配送到家

3. 線上挑選,線上結算

4. 線上挑選,門店自提

其次,APP可以根據社區覆蓋範圍內的用戶習慣進行大數據優化,店內的食品可以做出相對的調整,優化出社區獨有的消費者需求。最後,這種模式可以逐漸提高消費者粘性,讓在盒馬消費成為一種習慣。

通過在社區範圍內的不斷髮展,3公里半徑內消費者的滲透率也在持續增長。



「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買手製重塑零售與供應關係熱


國內傳統的零售與供應關係,一直存在失衡現象,由於零售業是供應商主導,導致商品是供應商利益導向的,供應商給什麼,零售商就賣什麼。而買手製可以解決這一痛點,這樣的“新零供”關係可以讓服務迴歸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體驗。

盒馬鮮生正在通過買手製構建和完善自己的供應鏈,做到建立與供應商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取消中間環節,提高供應鏈效率等。有望3年內定牌定製商品佔到50%營業額。通過買手製,盒馬也將逐漸完善農產品基地建設,構建自有的新鮮食品品牌體系。

另外,盒馬目前已經完成了農產品原產地的追溯體系,包括澳洲牛肉,挪威三文具等1700中商品。強大的追溯體系可以讓食品的生產與銷售更加安全便捷。


「研究週報vol.34」盒馬商業模式及2018盈利情況分析報告


打破傳統,餐飲與超市的融合

為了提高消費者的零售體驗,使消費者成為新零售業態的參與者,提高消費者粘性,盒馬還將餐飲和超市融合,可以直接把食材進行加工享用,這樣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現場烹飪材料都源自於盒馬生鮮貨架,這給了消費者試吃嚐鮮的機會。還可以藉此對自家商品進行宣傳,讓消費者直接感受生鮮食材的品質,消除了消費者的顧慮。另外,消費者在超市進行購物時,難免產生疲倦或者飢餓感,盒馬的餐飲場所恰好滿足消費者需求。

盒馬模式發展前景看好

目前,高鑫零售的門店開始採用盒馬的技術和服務,高鑫旗下大潤發亦與盒馬成立“盒小馬”,以在較低線城市探索多業態門店的擴展。此外,阿里與星巴克於8月份達成全面的新零售戰略合作,包括透過餓了麼配送星巴克咖啡、與盒馬推出“外送星廚”、於集團多個平臺設立虛擬商店。這一戰略合作證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模式已形成規模,並展現出集團如何協助品牌夥伴更深入創新地與中國消費者互動。

盒馬已在全國14個城市擁有64家門店,服務超過1000萬消費者,並且計劃年底實現100家店面,並且逐漸走向規模化。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零售企業基本能覆蓋生鮮市場的30%-50%,但是中國沒有一家零售能佔比5%以上。盒馬計劃在2021年進入中國所有一二線城市及發達的地級市,服務3億消費者。處於行業頭部的盒馬引領著整個新零售行業,可謂發展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