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英才教育

要重視英才教育

世界範圍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我國科技人才總量居世界前列,但創新創業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嚴重不足。

美國有英才教育的政策和法律,1958年頒佈的《國防教育法》指出:“為了國家的安全,必須選拔大批的天才兒童,並努力進行天才教育”,1973年通過了《天才教育法》。[1]

法國的教育受拿破崙的影響很深,拿破崙認為“教育好20%的人口很重要,因為這20%的人是帶動法國前進的火車頭”。[2]

日本曾將精英教育視為違反教育民主思想的制度而受到批判,但過度的教育平等嚴重阻礙著優秀人才的培養。1978年,當時的首相福田糾夫指出:“日本在經濟趕超的時代依靠的是模仿,但是今後必須具有獨創性的能力。因此,實施‘英才教育’的時代來臨了。”日本文部科學省2002 年公佈的《勸學》,及稍後由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遠山敦子發佈的《開拓新時代——培養有能力的日本人,從整齊劃一到自立和創造》都強調了“英才教育”的理念。[3]

英[4]

[5]、德[6]、俄[7]、韓[8]等國家也都有針對英才培養的措施和政策。

在我國,1993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託北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師大附中、華師大二附中四所學校辦高中理科試驗班。受此影響,許多省市重點中學也辦了針對數學或理科優秀生 的實驗班。10多年來,理科實驗班在優秀學生的教育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但是也引起了社會上對教育公平、學科競賽的利弊等問題的爭論。 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全國理科實驗班停止招生的通知》,於是大部分學校又停止了或名義上停止了理科實驗班的招生。在轟轟烈烈的理科實驗班教育的實驗中,常見各個學校理科競賽成績的羅列,少見教育得失的探討,更少見優秀生教育規律的研究。

近二十年來對英才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探討一直異常激烈。有人將英才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對立,認為我國教育的弊端在於只重視英才而忽略了大多數。而教育家呂型偉認為:“我國為什麼沒有湧現世界級大師,沒有湧現特別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甚至沒有超過前輩頂尖人物的人才,在國內沒有一個得諾貝爾獎的。一個原因是隻講全面發展,不許講個性發展,結果是實行‘求全責備,扼長補短,求同去異’,學生的才能受到壓制,特別是壓制了那些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不少有才華的學生被扼殺在搖籃裡了。”[9]

教育家張奠宙指出:“高考體制,是制約數學優秀生成長的瓶頸,減負且深挖洞,形成了陷阱式的考試題,大家一起陪著做,沒有多少數學含量。”[10] 正所謂“高考減負一刀平,數學英才何處尋?”

[1]潘發勤,楊得國.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學科結構[J].上海教育科學,1997(1):16-18,21.

[2]袁震東.教育公平與英才教育——數學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大問題[J].數學教學,2003(7):封2-1.

[3]趙晉平.從理科高中看日本的精英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4(5):24-28.

[4]吳明海.英國伊頓公學的英才教育[J].中國教師,2005(5):53-55.

[5]原青林.英國公學英才教育的主要特點探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12):12-18.

[6]閆瑾.德國培養科研後備人才的政策措施[J].世界教育信息,2008(3):15-17.

[7]倪 明.從戰略上重視數學英才教育——俄羅斯數學物理學校的啟示 [J].數學教學,2006(12):封2-2,49.

[8]李水山.韓國的“平準化教育”和英才教育的發展[J].基礎教育參考,2007(8):29-30.

[9]呂型偉.要重視英才教育問題[J]. 教育發展研究,1999(5):12-15.

[10]張奠宙,趙小平.高校自主招生和數學英才培養[J].數學教學,2006(12):封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