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心煩的原因是什麼?

你這麼心煩的原因是什麼?

1.找準根源,好好分析自己

坐辦公室的人,經常會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話:

“真TM煩,整天都是這些破逼事兒,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煩”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靜靜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遠遠的看著說話的人,然後幽幽的說上一句:你就是閒的。

曾經聽過一段話:如果你最近感到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寢食難安,脾氣暴躁,那多半逃不開兩個原因,一個是你很久沒讀書了,另一個就是你很久沒運動了。

而這段話,又反應出另一層含義:你丫就是最近太閒了。

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生物,他區別於其他的小動物,其他小動物可能靜下來、趴下來、不運動,長時間都不會有問題,可人不一樣,人雖然嚮往安逸的生活,可往往你會發現,心裡越是想安逸,你的生活卻總安逸不下來,你越想安逸,你會發現你的心越慌,每天都在患得患失中度過。

後來你會慢慢發現:人,需要的不是生活上的安逸,我們所看到任何安逸,都是假象,其實我們是在虛度。

仔細想想,你是不是存在過下面這種情況:

每到五一、國慶等長假,放假前,我們都會暢想假期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哪幾天工作,哪幾天會友,哪幾天看書,哪幾天出去走走。可等假期真來臨時,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幾乎每次都沒有按照放假前預想的來過每個假期,更嚴重的是,我們每每都會在假期的最後一天,開始抱怨、悔恨自己,沒有利用好這個假期,每次都會心生負罪感。

不按照計劃、拖延,已經開始逐漸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而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因素正在大大降低我們生活的質量,它已經開始用負罪感來代替我們本應擁有的舒適感、安逸感。

而且,當我們再仔細回想時,我們會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假期的前幾天,其實我們心裡也有反抗,反抗那種閒的發慌、不按照計劃的生活,因為刻意的消磨時間,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也是一種折磨,折磨到我們一直在懷疑自己,厭棄自己。

先是開始於每個長假,慢慢的就滲透到每個週末,再慢慢的就會侵佔每個晚上,長此以往,太閒帶來的負罪感開始擾亂我們的心情,擾亂我們的精神,心情不好,精神不在狀態,緊接著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你眼中任何事兒都是大事兒,你眼中任何人都在和你作對,任何人都想和你吵架,你每天就是活在各種戰役中,你。。。很。。。累。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太閒所導致的。

所以,我們再回到辦公室這幫同事身上,我們得先看清問題的真象,發現問題的根源,不要將所有不好的原因都推到其他人身上,其實造成這麼煩的原因,有一大部分都是在自己身上。

你這麼心煩的原因是什麼?

2.生活還是需要有節奏感。

我們有沒有發現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往往一個家庭,若是每個人都很閒的話,並不是一件好事。我為什麼說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因為若是每個人都太閒的話,你會發現如下好玩的對話:

“哎?你幹嘛呢?坐這發呆,還不趕緊去把中午飯給做了?”----這是正在嗑瓜子的老媽,對老爸的發號施令。

“哎?你幹嘛一天到晚都在家待著啊?不怕發黴啊?還不趕緊出去走走”----這是窩在沙發上看了半天電視劇的老媽,回頭對我說出的一句話。

“今天打掃屋子了嗎?今天去買菜了嗎?今天的碗洗了嗎?整天都在家幹什麼呢?”----這是外出打了一下午牌的老媽,進門邊換鞋邊對我說的一句話。

你有沒有發現上述這三句話的共同點:一個家庭,若是家裡的每人都很閒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場景,大家都將眼睛盯在對方身上,發現對方很長時間沒動窩,卻忽略自己半天都在看電視劇;自己玩了半天牌,回家發現家裡沒打掃,碗沒洗時,開始質問在家都幹什麼了?

而從這些共同點,我們又能提煉出一個觀點:人不能太閒,人若太閒,就會將眼光盯在其他人身上,就只會發現別人不好的地方,無法發現別人美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家庭矛盾。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我們會經常因為各種事情鬧彆扭,小到互相開口罵幾嘴,大到身體接觸,互相撕逼,可當我們步入社會後,會發現,曾經一起打鬧,一起撕逼的同學,現在依舊保持著聯繫,完全沒有因為曾經的打鬧、撕逼而影響到相互之間的感情,現在反而有時親的像一家人。

而終其原因,不過就是:學生時代的我們,整天沒事幹,眼裡除了學習,沒其他啥事兒,閒的只能通過拌拌嘴,打打架來度過幾個學期,而步入社會後,工作、生活、各種複雜的關係,讓自己無暇分身。

再回過頭來,當我們再仔細觀察時,會發現一條隱性的規律:

一個家庭,若突發事故,一家人往往會摒棄前嫌,人人出力,共渡難關,可當事故結束後,風平浪靜後,一家人又開始將日常瑣碎的事情撿起來,翻過來倒過去的提起,之前和睦的一家又再次波濤洶湧。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太閒了。

一旦人閒下來,無事可幹時,身邊處處都是事兒,哪怕就是平常不起眼的柴米油鹽,也會突然間成為了吵架的導火索。

曾經有位老人家說過:一家人過日子,要想和睦,就不能將眼睛長在頭頂,得長在手上,手上有活了,家庭就和睦了。

你這麼心煩的原因是什麼?

3.說了這麼多,那如何才能不閒呢?

“滴滴叭叭”“滴滴叭叭”,本文的重點來啦。說了這麼多,口乾舌燥的,都在細述因為太閒,導致生出各種事兒,那如何才能不閒呢?

(1.)看書寫字啊

現在每天大家都在嚷嚷著沒時間,沒時間看書,沒時間碼字,甚至連吃飯都沒時間,可真正細分析,發現其實並不是沒時間,而是我們將時間虛度了,我們寧願在沙發上刷倆微一端好幾個小時,卻就是騰不出半小時看幾頁書;我們寧願對著無聊的肥皂劇打哈欠,可就是不願意關掉電視機,捧本書翻幾頁。

因此建議大家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找出你去年,甚至是好幾年前就買了,但卻沒翻一頁的書本,找個位置坐下來,哪怕就是半小時,安安靜靜的看上幾頁。

都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先不說這個說法對不對,但一個21天不行,咱們來兩個,三個,四個,直到我們對書本不抗拒,對手機不依賴了,那我們就算成功了一小半。

書本讀多了,知識量存多了,就容易溢出來,我們可以每天寫上幾百個字,就當是生活隨筆,可以對白天的生活一個總結,可以對某件事的一個理解,可以是心靈感悟,也可以是人情冷暖,反正世間萬物,只要能讓你心生念頭,那都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

而寫字也有很多的好處,可以讓你逐漸沉浸,可以鍛鍊的你文筆,更可以讓你心思縝密,思維敏捷。我們一直都希望可以將一些美好的事情記錄下來,而文字難道不正是具備這一功能嗎?

(2)有時間多看看好的電影

看清楚了,我說的是“好的電影”,不是那些不三不四的小視頻,更不是那些無厘頭的肥皂劇,而是正兒八經的、可以令人深思的好電影,曾經聽過這麼一段話:

一本好書,可以讓人收集到幾個信息與觀點,而一部好的電影則可以讓你收集到成百上千的信息與觀點,可以豐富你的日常談資,而這一切僅需要兩個小時。

(3)多出去走走

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人挪活,樹挪死。我們得多出去走走,哪怕就是普通的逛街,沒錢不要錢,並不是所有的逛街都需要花錢,有一種逛街叫做打開眼界,因為我們都說不準,以後我們會走上哪條路,是穿運動褲,還是穿西服,但都不妨礙我們現在開始以逛街的形式增加眼界。

我們也可以運動、郊遊、爬山,反正一切可以走出去的方式,我們都可以活動起來。

寫了這麼多,並不是代表我就能處理好這“閒”與“不閒”之間的平衡,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讓自己充實起來,每天找點有益的事情做,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有句老話:沒有什麼來不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