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黑龍關村地處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西,

整個村址如一隻大船,

兩頭尖,中間寬。

金代即有黑龍潭地名,

後成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現存古民居600餘間,

大多數是清代到上世紀30年代所建。

因附近山上有古關城,

今存城牆遺址,

村因此得名。

2018年3月,

黑龍關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2月,

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黑龍關村原始村落建於元代以前,

明初,開始大量從山西等地移民,

村內郭姓等都是從山西遷徙而來。

此後,村落格局與戶數人口相對穩定,

全村目前現有281戶,684人。

除了郭姓,還有慄姓、孫姓人口居多。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黑龍關村山環水繞,

大石河從村前環繞流過。

村後是高聳的山崖,

村前是險峻的孤峰——煙筒尖。

地貌類型多樣,

有河谷灘地,

河畔臺地,

以及低山、中山,

山地多險峭縱深的峽谷。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得益於險峻的地理位置,

黑龍關周圍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

有上英水的著名道觀真武廟、

下英水的銀狐洞、

北窖的唐人洞、

以及紅煤廠的教軍場。

❂真武廟

上英水真武廟於十年前修復,建築恢弘、精巧,已被國家道教協會定為道教活動場所。真武廟距黑龍關2.5千米。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銀狐洞

銀狐洞是華北地區唯一開放的水、旱洞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名洞,洞內有三大奇絕景觀:一為貓頭銀狐;二為水晶穴盾;三為地下長河。銀狐洞距黑龍關2千米。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唐人洞

北窖村唐人洞是一個入口處深達四十多米的幽深洞穴,唐代開元年間,曾有人奉旨入洞,而困死洞中。至今,洞壁上留有探洞者留下的炭墨字跡。此洞距黑龍關2千米。

❂教軍場

紅煤廠的教軍場是群山環抱的一塊麵積有百餘畝的空闊場地,是劉仁恭佔據大安山時設的練兵場。至今仍然有一塊巨石矗立,此處距黑龍關2.5千米。

可能黑龍關村位置極佳,

吸天地之靈氣,

集日月之精華,

因此多處名勝古蹟在此落腳。

龍神廟

龍神廟始建於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兩年後竣工。三合院結構,有三間正殿,坐北朝南,東西配殿各兩間。經幾次修繕擴建,增至東、西跨院。又在龍神廟對岸修建了一座較大的戲樓,每年二月二廟會時,做演出用。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七聖神祠

黑龍關村北有一株古樹,樹下有建於清代的小廟,叫七聖賢祠,俗稱“五道廟”。因牆壁自然破損,現正在修復中。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黑龍關玄帝廟

建於明末或清初,解放以後,玄帝廟正殿、配殿建築一直作為學校使用。玄帝廟現今在北京極其少見,留下一座鼓樓和重修後的門樓以及廟院中的幾株古柏。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千百年來的村落生活,

一定有不曾間斷的民俗活動貫穿其中。

黑龍潭二月廟以及龍潭祈雨習俗有近千年歷史,

極大豐富了當地村民的生活,

它也曾是皇家祈雨聖地。

不僅是黑龍關村,

方圓幾十裡各村都以

黑龍潭二月廟為民俗文化活動為中心。

民俗文化活動包括盛大的祈雨習俗、

各種花會以及武術表演、

和盛大的商事活動。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圍繞著黑龍潭和龍神廟,

有著很多神話傳說代代相傳。

這些傳說美麗而傳奇,

包括《黑龍關龍神廟傳說》《紅茶樹與海帶》

以及《乾隆掛匾的傳說》,

村民把部分傳說繪到村內牆上,

只留下斑駁的畫跡。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來到黑龍關村,

看著這些老房子,

青磚石片瓦、紅燈籠高掛,

瞬間就被濃郁的鄉村古韻環繞。

陽光使者|傳統文化也扎堆 匯聚京西古村落

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

是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391個鄉村服務基地之一,

村子承載著悠久的歷史,

山明水秀、寧靜祥和,

宛若淡雅清新的水墨畫。

它正迎著旭日朝陽大步前進,

蓬勃發展,

必將成就新時代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