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綠茶的故鄉江西“四綠一紅”的古往與今來

□井岡沐子

在此中國首屆進出口國際博覽會勝利召開之際,不妨我們來一番“讀茶”之旅,看看中國茶中的江西版圖。一篇文章就能讓你看懂江西茶!

網上“擺渡”一下,“中國綠茶金三角”指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的茶區,主要指安徽的黃山地區一帶、江西的上饒地區及景德鎮浮樑一帶、浙江的淳安及衢州地區一帶,歷史上盛產優質綠茶屯綠、婺綠和遂綠的地域。綠茶金三角這一說法最 早是由英國著名的有機茶專家唐米尼先生(Joe Darmenia)在2003年提出來的。“綠茶金三角”地處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季風 氣候,熱量充裕,雨量充沛,四季溫差小,晝夜溫差大。境內森林覆蓋率超過78%,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晴日早晚遍地霧,雨天濛濛滿山雲”,因而盛產高 山生態茶。歷史上,這一帶就是著名的產茶區。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中國炒青綠茶(眉茶)主要出口地,特別是以安徽屯溪所產的“屯綠”、江西婺源生產的“婺綠”和浙江開化、淳安地區所產的“遂綠”為代表。當地出產的綠茶清香強烈,常有板栗香,滋味濃厚醇和外形條索肥壯緊結,葉底厚嫩柔軟,品質獨特。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中國著名的有機茶之鄉。據統計,目前該地區獲國內外頒證機構頒證的有機茶園面積達近萬公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有機茶產地和最大的綠茶出口地區之一。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然而,歷史上江西全省茶品牌1000餘個,稍有規模小有名氣不少於700家,蔚為大觀,為全國之最。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江西確立了全國農業大省的戰略定位,持續發力,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全省茶產業發展和茶品牌整合的相關文件——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1、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我省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08〕81號)

文件確定的目標是,“用1至2年時間,完成全省區域性品牌整合。在此基礎上,力爭3年內,逐步將全省綠茶整合為一個統一品牌,實現統一商品名稱、統一商標註冊,培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到2012年,全省茶葉面積突破110萬畝,總產量達到10萬噸以上,單位面積茶園效益在2007年基礎上翻一番。”

2、江西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12]51號)

關於加快江西綠茶品牌整合的意見為“按照“以區域整合為基礎、以省級整合為目標、以企業運作為主體、以政府扶持為推動”的思路,進一步推進“江西綠茶”品牌整合,加大對“江西綠茶”種植、加工及產品質量標準推廣力度,大力宣傳“江西綠茶”品牌,切實加強“江西綠茶”品牌市場監管,對使用“江西綠茶” 統一標誌參加展示展銷、在省外設立銷售窗口和進行市場銷售的企業繼續給予扶持。同時,積極打造具有傳統優勢的區域品牌,扶持“婺源綠茶”、“浮樑茶”、“廬山雲霧茶”、“雙井綠茶”和“遂川狗牯腦茶”等區域品牌,做強做精江西特色名茶。”

3、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全省茶葉品牌整合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15]22號)

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一個或多個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名牌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馳名商標、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奮鬥目標。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為此,九江、吉安等各地市積極響應。吉安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全市茶葉品牌整合的實施意見》(吉府辦發〔2016〕13號)號召“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品牌整合為基礎,以企業為實施主體,以品牌提升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狗牯腦、井岡紅“一綠一紅”品牌為龍頭,集中力量進行扶持,突破地域界限,推進品牌整合,積極探索品牌發展新模式,努力打造全國茶葉知名品牌。”

今年9月,吉安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整合提質推動全市茶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吉府辦發〔2018〕25號文)》,明確全市發展目標為“穩步擴大茶業產業規模,到2020年發展茶園50萬畝;推動茶產品結構優化,實現綠茶為主,紅茶、白茶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突出抓好茶葉品牌整合,重點打造“狗牯腦”、“井岡紅”優勢綠茶和紅茶品牌,到2020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狗牯腦”品牌價值達30億元、排位居於前25位,在全國打響“井岡紅”茶葉品牌。”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目前,江西已逐步形成了三大優勢產茶區:贛東北(以婺源、浮樑、上饒等縣為主);贛西北(以修水、銅鼓、靖安、廬山等縣區為主);贛中南(以遂川、井岡山、上猶、寧都、資溪等縣為主)。江西因為擁有優秀的自然環境成為了茶葉的主要產區,經過歲月的漫長沉澱,漸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特色的茶品牌和茶文化。

贛中南茶區裡,太陽在家門口轉身!在“中國綠茶金三角”的最南端,有北緯25度左右的“黃金緯度”,憑著羅霄山脈的“絕對海拔”,悄然冒出一個“贛中南茶區”的尖尖角,憑藉政策推動、市場拉動、文化撬動,“中國綠茶金三角”的版圖迅速向贛中南擴張。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這個尖尖角,有一個自然支點——羅霄山脈及其主峰南風面。

羅霄主峰南風面海拔2120.4米,座落於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鄉境內,與茶陵、炎陵毗鄰。羅霄山脈為湘江和贛江的分水嶺,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他的部落神農氏在遂川、上猶、崇義、茶陵、炎陵一帶高山上採藥,發現一座山一年四季刮南風,在山頂曬藥,即使陰雨連綿的天氣,不出太陽也可被風吹乾,南風面因此而得名。因南風面座落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南麓的緣故,所以南風面又有南風屏、神農峰、井岡南峰之稱。最高峰笠麻頂海拔2120.4米,其周圍海拔2000米以上的姐妹峰有湖洋頂、封官頂、猴頭崗、火燒溪等,如眾星拱月,蔚為壯觀。井岡絕頂,君臨湘贛,集"紅、綠、古"於一身。

2002年南風面區域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7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江茶集團 2017-08-03發佈的《史上最全江西茶葉分佈圖》

那麼,這個尖尖角里,都有哪些產區?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歷史上,江西茶葉曾經歷無數輝煌,他們承載著古老的贛鄱文化蜚聲中外,讓世界認識江西。今天,“四綠一紅”再次整裝出發,狗牯腦、婺源綠茶、廬山雲霧、浮樑茶、寧紅茶等5個省重點茶葉品牌要向世界講述江西樹葉的傳奇。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狗牯腦:百年三獲世界金獎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群山之中的遂川縣湯湖鎮狗牯腦山,為狗牯腦茶文化符號的標誌山,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為老虎巖,東北面5公里處有著名的湯湖溫泉。山中林木蒼翠,溪流潺潺,終年雲霧繚繞,四時清泉不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獨厚的名茶產地。號稱“遂川三寶”之一的狗牯腦綠茶因山而得名。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當時湯湖地方(時稱三益鄉)鄉紳、木商兼茶商李玉山,將數斤狗牯腦茶葉送往美國舊金山參展,結果獲得金質獎章。1930年,浙江、江西兩省舉辦浙贛特產聯合展銷會,又將狗牯腦茶送展,獲得甲等獎。因而,狗牯腦茶當時又名“玉山茶”。

1891年的一天,在當時中國最大的紅茶市場漢口的碼頭上,一位酷愛紅茶的歐洲青年在品嚐了一杯紅茶後讚不絕口,並贈送匾牌“茶蓋中華,價高天下”。這位青年就是俄國太子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洛夫,而他喝的正是寧紅茶。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當代茶聖吳覺農考證過,寧紅是歷史上我國製作紅茶最早的支派,早祁紅90年。十九世紀中葉,寧紅暢銷歐美,成為中國名茶。1904年,江西寧紅開始生產朝廷貢品——太子茶。”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寧紅工夫茶”獲得甲級大獎章(比金獎高兩個等次),在香港、漢口等出口口岸有“寧紅不到莊,茶葉不開箱”之美譽;吳覺農題詞:“寧紅、祁紅並稱世界之首”。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廬山雲霧:茶中仙子

海拔500~800米,雲霧似帶,纏繞在半山,遠處的五老峰山色如黛。廬山七尖雲霧茶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就蘊藏在這山間仙境,日夜吸收著天地之精氣。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說起廬山雲霧茶,公司負責人查中淦娓娓而談。廬山種茶,歷史悠久。遠在漢朝,這裡已有茶樹種植。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當時廬山梵宮寺院多至300餘座,僧侶雲集。他們攀危崖,冒飛泉,競採野茶;在白雲深處,劈崖填峪,栽種茶樹,採製茶葉。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載,當時名僧慧遠,在山上居住三十餘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在山中發展種茶。廬山雲霧從明代開始生產,很快聞名全國。

婺源綠茶:芳冠中國有機茶

群山高聳、山澗汩流,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寒署溫度分明,土層較厚、土壤肥沃,優質綠茶需要的這些生長要素,婺源一個都不少!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婺源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中,婺源的謝源茶被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婺源綠茶”從18世紀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咸豐年間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共制綠茶數千箱外銷。婺源茶葉被列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並開始精製外銷獲得了國際茶界的讚譽。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在其1935年出版的《茶葉全書》中稱:“婺源茶不獨為路茶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

浮樑茶:茶中茅臺

景德鎮盛產陶瓷,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景德鎮還產茶——浮樑茶(景德鎮曾隸屬於浮樑縣)。“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就很能說明浮樑茶的歷史淵源。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只有歷史底蘊深厚,茶品起來才細膩悠久。早在漢代,即有僧人種植和採集浮樑茶。到了漢晉,浮樑茶開始盛行,在南北朝時,“浮樑茶最好”。傳說唐玄宗極愛飲茶,一次他喝了浮樑茶,一嘗傾情,再喝傾心。楊貴妃也找來浮樑茶品嚐,她的品辭是此茶“有靈芝的香和味,只配神仙所用也”,唐玄宗於是賜名“仙芝”。這段佳事從內廷傳到民間,一時大唐颳起飲浮樑茶之風。浮樑周邊也因此形成了熱鬧的茶市,形成了“浮樑歙州,萬國來求”的盛況。

“中國綠茶金三角”,讀茶,讀懂那個尖尖角

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浮樑嚴臺天強茶號斬獲金獎,當時有“茅臺鎮的酒,嚴臺村的茶”的說法。浮樑縣2005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無公害茶生產示範基地縣”稱號,2009年被評為“華東十大名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