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眾所周知,在《亮劍》中,李雲龍先後擔任過兩任團長,即新一團團長和獨立團團長。新一團是李雲龍起家的部隊,從成立之日起,李雲龍就在該團任職。在新一團組建初期,面對著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兵員不齊整,武器裝備落後,戰鬥力就更加談不上了。然而,在李雲龍擔任團長後,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新一團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其中兵員發展到了1000多人;武器裝備方面,由三八式步槍、九二式重機槍、歪把子、迫擊炮等等,代替了原先陳舊的老套筒和漢陽造;在戰鬥力方面,新一團更是可以比肩其他任意一個主力團,比如在蒼雲嶺一戰中,區區一千人的新一團,在李雲龍的帶領下,硬生生的擊潰了日軍一支3000多人的王牌聯隊,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李雲龍離開新一團之後,頂替了孔捷出任獨立團團長。獨立團雖說也是一個主力團,但是在戰鬥力和武器裝備方面,卻無法與新一團相比。唯一與新一團相似的地方,就是兵員數量上,二者都是1000多人。接著再來說說丁偉的28團。丁偉原先是冀中軍區第28團的團長,李雲龍調往獨立團之後,丁偉接替他出任新一團團長。在丁偉上任新一團團長之後,曾說過,他原本在冀中軍區第六軍分區招兵買馬,部隊已經發展到了3000多人,就算是給他個師長幹,他都不願意換!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從以上三個團的介紹中不難發現,李雲龍擔任過團長的新一團和獨立團,均只有1000人左右,而丁偉的28團卻有3000人。這也就是說,丁偉的28團足足比李雲龍的部隊,多出了2000人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呢?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第一,在八路軍團一級部隊中,有“大小團”之分。在抗戰初期,八路軍剛剛組建時,雖然國民政府給了三個師的編制,但其實都是丙種師,即二旅四團制。而實際上,八路軍每個師的人數,均高達一萬多人。這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團的人數(大約3000左右),都超出了一個標準的團級建制。但是礙於番號有限,只能這樣劃分,於是這些團就被稱為“大團”。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除了大團外,與之相對應的自然就是小團了。隨著八路軍不斷髮展壯大,先後又組建了很多新團,比如李雲龍的新一團、獨立團,孔捷的新2團等等。這些團從人員數量上看,只有1000人左右,雖然屬於團級建制,但是隻能被稱為“小團”。按照這個大小團編制規則來看,李雲龍的部隊應該都是小團,而丁偉的28團很可能屬於大團性質,所以丁偉比李雲龍多出2000人,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同樣都是團級建制,為何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第二,新一團和獨立團的活動區域在山西,而28團的活動區域在冀中平原。山西是八路軍東渡黃河以後,開闢的第一個敵後戰場,三個師分別依託大山,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在站穩腳跟之後,才不斷向東、向外省發展,而丁偉28團所在的冀中軍區,就是之後發展而來的。所以,相比山西這個“老根據地”而言,冀中軍區才剛剛成立不久,自然這裡的兵源也就更加充足一些。因此,丁偉的28團才能憑藉兵源優勢,發展到3000多人!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以上兩個原因,所以丁偉的28團要比李雲龍的部隊多2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