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四:美國“最強工業計劃”背後的焦慮

李慶四:美國“最強工業計劃”背後的焦慮

日前,白宮網站發佈了一份未來工業發展規劃,其中詳細聚焦了人工智能、先進製造業、量子信息科學和5G這四項關鍵技術。隨後,特朗普進一步就此提出三項措施,要求確保美國能夠主宰未來工業,能夠推動美國繁榮和保護國家安全。

過去幾十年,美國在新興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如今隨著廣大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其對核心技術的傳統壟斷優勢正在削減。無形的焦慮感和緊迫感,恐怕也是特朗普大呼“這不是一個選項”的原因之所在。二戰以來,美國幾乎蒐羅和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投入及技術研發轉化為生產力的高效率,既為美國各方面帶來了可觀經濟收益,也為美國領跑世界科技、牢牢佔據科技競爭制高點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創新研發生態系統,仍然是全球未來幾代人羨慕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的確為人類科技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獲得了巨大利益,高通收取的高額專利費就是突出一例。

深諳於掌握核心技術的價值所在,就不難理解特朗普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最強工業計劃”的戰略和策略考量。危機意識是顯而易見的,此外還有兩重因素需要正視。一是上述四個領域都蘊含引領未來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一旦失去先機,必將步步被動。二是有關技術並非單純的民用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在特朗普許多重要戰略規劃文件中都被列為優先事項,比如《國家安全戰略》和2020年研發預算,可謂事關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國競爭的成敗越來越繫於核心技術,對此最有發言權的美國,更不會甘於人後。

事實上,當前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都在現代化製造業上大做文章。幾乎與美國的工業計劃同步,德國日前也拿出了自己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早在兩年多前,不甘寂寞的俄羅斯就召開了“俄羅斯工業4.0:超前發展”會議。可以說,新一輪世界博弈將圍繞“工業4.0革命”展開,屆時世界經濟和政治版圖很可能因此發生深刻變革。按照德國給出的標準,工業4.0乃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能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如此重大的科技革命,自然受到世界特別是大國的關注,而且從俄羅斯到德國再到美國,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政府的強力推動。

當口口聲聲“捍衛”市場經濟地位的西方國家不惜重金砸向高科技,其實恰恰反映出當今世界競爭的走向和趨勢,那就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處於主動,居於食物鏈的頂端,由此衍生的經濟效益,用腳指頭都能算出來。長期以來,由於美日歐基本壟斷了世界技術和標準,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頤指氣使,教訓可謂刻骨銘心。無論歐洲對港珠澳大橋沉管技術的獅子大張口,還是美國對中興和華為的技術封鎖,都血淋淋地揭示了技術卡脖子的殘酷現實。

特朗普此番推出未來工業發展規劃,就像當年對曼哈頓原子彈工程和阿波羅登月計劃一樣,必將由政府來承擔。自己幹得理直氣壯,又何必打著維護市場經濟規則、反對政府幹預或補貼的幌子指責別人呢?

(本文轉自光明網。原載北京日報。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