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3次放棄諾貝爾獎,隱姓埋名17年,一聲巨響讓天朝揚威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正值百廢待興之際,中國無數科學家都投身到了祖國的國防事業中,默默無聞的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神秘而傳奇的人物,中國核物理泰斗“王淦昌先生”。

老先生3次放棄諾貝爾獎,隱姓埋名17年,一聲巨響讓天朝揚威世界

王淦昌江蘇常熟人,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之後留學德國,師從著名的核物理女教授邁特納,後來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1年王淦昌嚮導師請求做發現中子的實驗,遭到拒絕,英國劍橋大學的查德威克獲悉後,立即按照王淦昌的設想進行實驗,終於證明了中子的存在。

老先生3次放棄諾貝爾獎,隱姓埋名17年,一聲巨響讓天朝揚威世界

中子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因為據此可以製造原子彈,查德威克由此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抗戰爆發後,王淦昌返回祖國任教。1942年在美國“物理學評論”發表了一篇“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論文,立即引起了美國物理學家阿倫的注意,成功完成了著名的“王淦昌-阿倫實驗”。10年後,阿倫與戴維斯一起確定了俘獲中微子的完整實驗,1995年,他們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老先生3次放棄諾貝爾獎,隱姓埋名17年,一聲巨響讓天朝揚威世界

第3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是在1959年,在蘇聯杜布納研究所,王淦昌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世界上第一例反超子,舉世震驚。然而,這時,王淦昌應召回國秘密研製原子彈。

老先生3次放棄諾貝爾獎,隱姓埋名17年,一聲巨響讓天朝揚威世界

從這天起這位即將要擁抱諾貝爾的著名物理學家、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者王淦昌卻一下子從地球上蒸發了,從此隱姓埋名17年,在王淦昌的指導下,培養出了一大批核專業人才。比如周光召、鄧稼先、于敏、陳能寬等都曾接受王淦昌的直接指導,這才有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值得一提的是,王淦昌的學生李政道,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