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09|除夕兼立春是吉祥之兆嗎?看古詩怎樣說的

先讀詩,見下圖:

詩詞鑑賞09|除夕兼立春是吉祥之兆嗎?看古詩怎樣說的

餞年兼餞臘,迎歲恰迎春。

釋文:

起聯不難明白,就是說今日,既是送別舊年迎接新年,也是送別臘月迎接新春的日子。

起聯直接點題。“餞”即送別,臘為臘月。在古時,通常將立春稱為春節,農曆新年稱作元旦。都是傳統上兩個重要的節日。而當除夕適逢立春,詩人便不惜筆墨去敘述。

勝綵裝屏麗,盤椒獻座新。

釋文:

立春節用於迎春的旛勝,裝點著屏幅、春聯,顯得格外美麗,而除夕守歲用的柏酒和椒盤也剛剛搬上了席座。

勝綵,即“綵勝”或“旛勝” 。是唐宋時期過立春的一種習俗。人們用剪紙或綢製成旛,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以示迎春。 唐.張繼詩:“遙知雙綵勝,併在一金釵。” 宋.蘇軾 亦有句:“強鑷霜鬚簪綵勝,蒼顏得酒尚能韶。”

“屏”在這解作屏幅(即屏條)、屏對(屏條和對聯)。

盤椒,即“椒盤”。是指盛有椒的盤子。古時過除夕的一種習俗,飲柏酒時取椒置酒中,據說可以驅邪。 唐.杜甫 《杜位宅守歲》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宋·朱淑真《除夜》句:“椒盤卷紅燭,柏酒溢金盃。 ”

餘寒退殘夜,韶景入元辰。

釋文:

殘餘的寒氣也隨著除夕之夜一併退去,春天的好時光隨著春節一起到來。

餘寒,是指大寒之後尚未回暖時的寒氣;也解作殘餘的寒氣。 宋.陸游詩:“小雨重三後,餘寒百五前。”

殘夜是指夜將盡時。 唐.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韶景”即“春景”,也泛指好時光。“元辰”即指元旦(春節),也指良辰,吉辰。

應律敷陽德,還思與物均。

釋文:

除夕適逢立春,這種應合,是“曆象”佈施給我們的吉祥佳日,真希望世間萬物都可以分享。

“應律”在這裡是指應合“曆象”。敷,解作佈施,給予。“陽德”是月中德神,在這泛指吉日。 《總要歷》曰:“陽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開市,結親姻。”

從這首詩中可見,古人認為除夕適逢立春,是吉祥的“曆象”。當然,這首五言律句,是全網獨家首釋,其也僅代表筱靜個人意見,未必全對,歡迎各抒己見。

以下再貼上宋、明各三首寫除夕兼立春的五律,就不一一解讀了,還是那句話,有讀不明的詞語,可在回覆欄發問,我會知無不答。

詩詞鑑賞09|除夕兼立春是吉祥之兆嗎?看古詩怎樣說的

在此簡單說說以上第一首,結聯有一個詞叫“椒頌”,我們在讀新年詩詞時常會見到。

“椒頌”,又稱《椒花頌》是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是說劉臻之妻陳氏,是個能詩善文的才女,她曾在正月初一寫下《椒花頌》。文中有句:“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煥,標美靈葩,爰採爰獻,聖容映之,永壽於萬。”後來,在詩詞中遂用為典實,泛指新年祝詞。

如宋·胡仲弓詩句:“守歲有人獻椒頌,辟邪無術諉桃符。”又如蘇軾句:“彤管何人書後會,椒花椿頌一時編。”

詩詞鑑賞09|除夕兼立春是吉祥之兆嗎?看古詩怎樣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