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寻找美的眼睛 缺乏捕捉美的心灵

曾几何时,手机成为了我们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方便实用,不仅可通话聊天,支付浏览,如果我们需要,随时随地按下按键,把自己想要的景物都能定格在相片里,让我们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利。

古人可没这样幸运,他们用丹青水墨勾勒出心里认为最美的人物景致,用诗词歌赋咏唱天地万物,点点画画,跃然纸上,用心灵主宰诗画中的人物景致,让看过诗画的人都能感受到无法言表的妙处,画不醉人人自醉,诗不迷人人自迷。。他们用心灵与自然交流,所以和谐自然,哪一副画哪一首诗的主角都不是自己,但读者从作品中清晰感受到作品流淌出的一定是作者本人的情感,纵过了千年万年,我们依然从流传的诗画中读出他们的心声。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论诗词歌赋,还是丹青水墨,总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与内心愉悦的充实。

如今正好相反,我们身边不缺乏美景,可我们缺乏捕捉美的心灵。每到景点游览,就看到到处手持手机拍个不停的人,他们好像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物,恨不能把一草一木都装进相机,带回家里,大有“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胸怀。忘了用心感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情怀,错过了静心聆听潺潺流水,啾啾鸟鸣的感动。与亲朋好友聊起去过的景点时,只能用“挺漂亮的”,“很好玩”等简单的词汇来证明自己曾是那里的一个过客。怎么个漂亮,怎么个好玩?细究起来脑中确一片茫然。游山玩水变为了摄影留念,带回的数不尽的留念相片,也无法拼凑起完整的世界。说好的放飞心灵却把自己变的疲惫不堪。眼中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心中却仅仅给自己留了方寸之地,却还在抱怨没把自己拍的更漂亮些。

我们拥有了便利,不再有耐心做等花开,看花落的傻事。我们有了大把可以挥霍的时间和金钱,把它消磨在吃喝玩乐上,因为那样更直接,更快捷的满足我们的欲望。不再愿意劳心费力揣摩含蓄的文字或书画中蕴涵的优美意境。我们的身体不断承载欲望,我们的心灵愈加孤独荒芜,心灵与身体渐行渐远。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告诉我们心同万物一体,美就在心中。我们不停的用双眼寻找美好的景致,却无法用心灵捕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