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土地拍賣黃了,土地流拍大增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真來了嗎?

如果問中國最讓人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什麼?那麼相信房地產問題一定可以排到前三之列,近年來,隨著國家“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的貫徹實施,

房地產市場正在朝著明顯可見的方向變化著,房地產市場逐漸穩定正在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趨勢,只是市場的“麵粉”:土地最近似乎有些不好了,土地市場的變化到底會給樓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讓我們透過房地產現象去看看房地產背後土地的本質吧。

一、從史詩級流拍揭示的土地現狀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8月10日,太原市舉行了被坊間稱為“史詩級”的大規模土拍,拿出熱點區域的8幅黃金地塊(總面積約82.71萬平方米)進行拍賣,起拍價合計130.82億元。從7月20日發佈正式拍賣公告後,全城媒體紛紛進行專題報道。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8幅土地全部流拍。

太貴了,8幅黃金地塊沒人要。該地塊所處區域絕佳,與太原南內環西街、西中環快速路相接,西臨萬柏林區萬畝生態園,交通便捷、配套齊全,且周邊二手房售價已超過1.2萬元/平方米。業內人士曾預估,這場拍賣會可能會拍出今年太原的最高樓面地價、土地單價“地王”。

這8幅黃金地塊中,只有北京潤置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SP-1844地塊)和金茂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SP-1848地塊)報名,因出價不達拍賣底價,沒有交易成功。而另外6宗地無人報名。

難不成是因為太原房地產市場不好了?然而,2017年,太原迎來了一輪地價上漲。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太原綜合地價的同比增速不僅為二線城市第一,而且是全國第一。

無獨有偶,不僅是太原土地出現了問題,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土地流拍一共796宗。其中,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流拍一共154宗,同比增長200%;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合計達到629宗,2017年同期為284宗,同比增長12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即使成交的土地,也是底價或逼近底價,成交價格普遍低於兩年前。

從價格絕對值來看,1-7月,房企購置土地均價47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5%,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4個百分點。

重點房企的數據更能說明地價的走勢,其拿地成本普遍下跌。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額同比微漲0.4%,拿地面積同比增長19.8%,拿地成本則下降了16.7%。其中在一線城市,20家代表房企拿地樓面價同比下降19.1%;二線城市同比下降7.5%;三四線城市同比下降18.1%。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不僅是太原一地,全國各地土地都已經出現了問題,眾所周知,土地是房地產開發建設當中最大的一塊成本支出,更是地方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當土地出現問題的時候到底會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

史詩級土地拍賣黃了,土地流拍大增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真來了嗎?

二、大量流拍對樓市有何影響?

面對著大量土地的流拍現象,我們自然就會想到和土地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市場,面對著土地流拍的逐漸增多,也讓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逐漸明晰:

判斷一: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著非常嚴重的資金鍊壓力。我們之前曾經專門撰文論述過,土地儲備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意味著未來的發展,所以任何一家房地產開發商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囤地、拿地,這個也是前幾年各地的土地價格如此之高,各地地王不斷,房地產開發商卻始終不願意鬆手拿地的重要原因。但是,現階段為什麼房地產開發商都不願意拿地了呢?這個可以判斷為一方面,土地價格有可能的確較高這讓房地產開發商都有些望而卻步了,另一方面,則是隨著國家“房住不炒”理念的貫徹實施,各地金融機構都逐漸收緊了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幫助,不少商業銀行甚至只把資金貸給排名前五十乃至於前二十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而即使房貸無論利率水平還是利率條件都是比之前高過不少,這樣直接導致了開發商資金成本的高企,再斥巨資買地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

判斷二:各地樓市的拐點有可能即將出現。其實我們應該這麼考慮問題,土地是房地產開發的基礎,房子之所以具備保值增值的價值,並不是因為房子本身不會貶值,作為一件商品房子隨著使用年限的不斷增加其實是和大多數商品一樣呈現出加速貶值的趨勢的。而現階段各地房價的上漲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房子所在土地的稀缺性,由於土地是稀缺的從而才會引發房價的大幅波動,所以很多媒體形象的把土地比喻為麵粉,而把房子比作麵包,所以相比於廈門等地房價出現波動,我們認為土地大量流拍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城市流拍佔比分佈來看,2018 年主要是二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流拍情況較多, 而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佔比下降,山西、安徽、天津、貴州流拍數量明顯較去年提高很多,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對這些地方的房地產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體現出開發商對於這些地方未來房地產預期的下滑。

史詩級土地拍賣黃了,土地流拍大增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真來了嗎?

判斷三:各地的經濟問題將有可能出現。土地不僅是房地產開發商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老百姓房子的根基,也是各地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房地產業稅收佔據地方政府企業部門稅收收入 13%左右,如果考慮到上游鋼 鐵、水泥、煤炭,下游建築,以及關聯度較高的家裝、汽車,實際地產及相關產業佔 據地方來自企業部門稅收 30%左右。而政府基金收入中 82%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天津、重慶、上海、福建、貴州、江蘇等省市在政府性基金方面對土地出讓依賴度較高,那麼一旦土地流拍趨勢持續下去的話,那麼很多地方的收入就會出現問題。而中國的財政體系中,一般的稅收收入對於大部分地方來說都是吃飯財政,而土地出讓金在地方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來源,如果這個來源出現銳減和喪失,無疑將會對地方經濟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有一句經典名言: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所以當大規模土地流拍現象出現的時候,不僅僅意味著該地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甚至會意味著該地的經濟出現較大的影響。

根據國際上各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縱向比較,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土地拍賣大量流拍的現象的時候,特別是土地如果賣不出去的時候,那麼往往意味著市場對於這個地域發展信心的喪失,乃至於影響到人們對於遷移的判斷,長久發展下去有可能引發人口的流出,區域經濟的衰落。

當然,現階段來看還不至於到那麼嚴重的問題,當前出現的問題是,地方不願意降價賣地,而房地產開發商要麼無力、要麼不願意高價買地,所以出現了供給和需求的矛盾,從而引發了土地流拍。

無論原因如何,房地產市場在“房住不炒”理念的推動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土地拍賣則是這個變化最顯著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