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話》開欄,聽曇石齋主人黃瑞霖話硯!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編者語

硯是中國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一,是文人墨客書齋裡不可缺少的用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的藝術品類。從新石器時期的“研磨器”,到秦漢時期的“研”,再到唐宋以後的“硯”,經過歷代文人、藝術家、收藏家、鑑賞家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硯雕技藝從粗獷、簡潔,逐步走向精緻、完美。宋明之後,尤其清代,不少文人雅士在硯上勒銘記事,抒發情懷。一方小小硯臺融入了歷史、文學、繪畫、書法、篆刻、雕塑等多種藝術,使硯臺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且硯臺“傳萬古而不枯,歷劫難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成為華夏藝術殿堂中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歷來為文人墨客所衷愛,王公貴胄所青睞。隨著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近年來,硯的生產和收藏勢頭有增無減,這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陶治情操提升藝術修養;資金保值增值都大有益處。從本期開始,本報新開闢《硯話》專欄,連續刊發曇石齋主人黃瑞霖先生的集藏古硯,以及其出自心裁的硯石鑑賞、銘文解說,以饗讀者。

伊秉綬銘夔龍紋端硯與東坡硯

伊秉綬銘夔龍紋端硯

我有一方伊秉綬銘夔龍紋端硯,圓形,徑13釐米,厚2.2釐米,面有起邊,後部邊細,前部寬,上剔地浮雕兩夔龍,頭相向,使硯面平素而有變化。內為硯堂、硯池,堂、池相連,橢圓形硯堂,偃月形硯池。背平,有邊框,內陰刻隸書:“蕉葉白宜詞伯”,落款:“寧化伊秉綬為畹滋二兄銘佳研”。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這確是一方佳硯,造型古雅,堂池為日月合璧。邊框上兩夔龍,雕工精緻,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硯堂有蕉葉白、火捺青花、冰紋金線等石品,溫潤如玉。硯臺中間雖有裂紋,但不損完整。硯背隸書,渾厚大氣,寬平嚴整,展現了伊秉綬書法獨特風貌。“蕉葉白”,端硯的石紋,猶如蕉葉初展,一片嬌嫩。四旁多有火捺、魚腦凍相隨,膩潤如玉,所以也作好端硯別稱。如《四清硯譜》中就載有多方稱“舊蕉白”的名端硯。著名藏硯家黃任乾脆把自己珍藏的有蕉葉白的端硯稱為蕉白研。“詞伯”,同詞宗,文章的大家。硯銘意即這樣的好硯正應該你這樣的文章大家使用,是對這方圓硯和畹滋的讚美。以硯的質美而贊人的才高,貼切而儒雅。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寧化(今三明市寧化縣)人,是一位有名望的地方官、儒家學者、著名書法家。伊秉綬一生喜繪畫、工詩文詞,其書法博採廣收,兼師百家,自抒己意,風格獨特。其隸書成就最高,為清代碑學中的隸書中興代表人物。

伊秉綬愛硯,收藏硯,為友人名硯作銘,這在談硯專著中常可讀到。《中華硯學通鑑》有三次提到伊秉綬銘硯,而最為文人雅士津津樂道的是“伊秉綬銘蘇軾硯”

,就是為伊秉綬所珍藏,傳之子孫的蘇東坡“德有鄰堂”硯。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伊秉綬銘蘇軾硯

此硯現保存在福建省寧化縣博物館,為二級文物。我於2009年3月專程前往觀賞。博物館負責人小心翼翼地從保險櫃中取出該硯,我捧起細觀。硯用名貴端石製成,長21釐米,寬12釐米,厚2釐米。硯堂中間稍凹,一指池。全硯烏黑鋥亮,古樸無華,溫潤細膩,呵氣生津。硯帶原配楠木盒,盒蓋陰刻隸書:“東坡先生德有鄰堂之研,先生書名在焉。惠州守伊公得之,蓋去先生寓此七百有五年。辛酉四月翁方綱銘。”

據博物館負責人介紹,當年東坡被貶廣東惠州,居白鶴峰,第二年再貶海南瓊州。那時坐舟渡海,到天涯海角,生死難卜,不好多帶行裝。東坡只好將這方心愛硯臺交惠州的傭人保管,說好日後來取。東坡在海南四年,遇赦北返,但歸程匆匆,未經惠州,到江蘇揚州後病倒,不久就辭世了。惠州傭人聞之傷心不已,將其保管硯臺託付給東坡生前好友翟秀才。翟出資重修白鶴峰東坡故居,將這方硯沉放在洗硯池中,以紀念亡友。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伊秉綬銘蘇軾硯 近景

過了七百多年,到清嘉慶五年(1800),伊秉綬到惠州任知府。出於對東坡的敬仰,對文教的重視,伊秉綬主持修繕白鶴峰東坡故居,在疏浚洗硯池時,意外獲得“德有鄰堂”硯。伊如獲至寶,特地召集賞硯酒會,請來好友,廣東欽州才子、詩人馮敏昌,廣東梅縣詩人宋湘等人,飲酒品硯,吟唱題銘,並刻於硯上。次年,詩人、書法家、古硯鑑識家翁方綱確認此硯為東坡遺硯,遂於硯盒勒銘。“德有鄰堂”為東坡在白鶴峰居所客廳,廳名典出孔子名言“德不孤,必有鄰。”後伊秉綬將此硯帶回老家寧化,並將存硯書齋命名為“賜硯齋”。此硯由伊家後代於1955年上交縣人民政府。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蘇軾硯背石拓片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蘇軾硯背石

(刊發於《文化生活報》2019年01期,略有刪減)

《砚话》开栏,听昙石斋主人黄瑞霖话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