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和抽動症不可混淆,這樣區分!

多動症和抽動症有怎樣的區別呢?很多家長經常這樣問。

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但症狀上又有相互交替。

多動症和抽動症不可混淆,這樣區分!

多動症是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學習和行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到學齡期,症狀逐漸明顯,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好走神,小動作過多,喜歡說話,任性衝動,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時間和任務觀念,動作不協調,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嚴重者還會有偷竊,說謊,打架等行為。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表明,我國多動症患者目前已經超過了3000多萬人,患病率已經達到了5%。未得到及時改善治療的患兒當中65%的症狀都會持續到成年期,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動症患兒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障礙。

抽動症屬於神經椎體外系功能缺陷。主要表現為:先從眼肌,面肌開始,出現眨眼,搖頭,擠眉,繼則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體、軀幹扭動,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嚴重時還會出現汙穢言語。

多數抽動症患兒會有多動症狀,但多動症兒童絕無抽動現象,這是鑑別的關鍵。

臨床醫師強調,不但多動症和抽動症有區別,兩者與兒童單純的調皮好動更有性質上的不同。多動症、抽動症都需要早診斷,早治療。

多動症和抽動症不可混淆,這樣區分!

如果家長把早期的多動症當作是抽動症進行治療,那麼就會影響到後期的治療效果,這樣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多動症的病程比較長,它的影響會從兒童期持續到青少年期,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會發展為成人多動症。因此,多動症治療起來也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除了吃藥之外還需要一些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通常包括家長的教育、孩子的行為管理、學校的配合以及一些感統訓練、物理治療、注意力訓練等。其中注意力訓練可以很好地改善多動症症狀,並可以逐漸減少服用藥物的次數。

競思專注力,一家起源於美國的注意力訓練機構。會依據孩子的注意力情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製訓練程序,對大腦進行專業訓練,解決注意力缺陷的問題,讓每個人都能改變學習和生活的效率,做個注意力超強的有能之士。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免費注意力測評+體驗課程

多動症和抽動症不可混淆,這樣區分!

除了尋求醫院或專業機構的幫助外,面對多動症孩子,家長還可以從孩子本身的特點出發,去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從孩子感興趣的點去培養孩子對活動的間接興趣,並努力把間接興趣轉化為對活動的直接興趣,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美國游泳的名將菲爾普斯,他被診斷是多動,但是他幹自己喜歡乾的一些體育項目,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家長更多地從孩子的一些興趣點和特長出發,這樣,孩子可能會更能夠集中注意力。

溫馨提示:多動症孩子的大腦神經更敏感脆弱,一點外力刺激影響,就會控制不住。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打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