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明朝跟清朝是一群人的朝代吧,按照時間順序就是兒子跟父親比,完全沒毛病,在朝代繼承上倒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惜了就是沒出幾個"逆子"能把這落後的舊制度給改善下或者打破。第一,不要動不動就你清。第二,農民起義軍就是農民起義軍,不要說是義軍。第三,團結可以團結的,打擊不能團結的那一代造反派不用?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最後一點,清朝就算撿了很多便宜那也是一寸寸土地打下來的,你可以說晉、宋、三晉這種得國不易,但清這種從北打倒南的有問題?妥明、熱西丁和卓都是想自己割據的,並沒有什麼"爭相給阿古柏帶路"。妥明還一度聯合徐學功反阿古柏,倒是徐學功起初是給阿古柏帶路反妥明。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當然妥明的東道堂最後還是跟阿古柏合作了(當時妥明已病死),而徐學功則是加入了左宗棠大軍,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回族宗教封建主由於陝甘戰爭中的一些事情並不信任左宗棠。外蒙在民初的獨立風波,更是打著效忠大清不效忠漢人這個神主牌的。思想就是一個東西,思想的操縱也是政府的職責之一。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這個世界上沒有對的思想,只有為政府服務的思想和反政府服務的思想。思想太豐富就只能表明政府已經沒有任何控制力了。這個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產業分工增加階級分化導致物質生活多樣性所造成的思想豐富的必然,同時也另一方面所以這就表明我朝基層政權的組建上出現了落後,喪失了思想文化高地的佔領。還中國歷史統治管理的巔峰,清朝那種管理,是現在當地問題最大歷史禍源,清朝那種放羊式管理。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沒有能形成穩定中央到地方管理體系,更最重要沒開科舉,斷絕這些地方漢化,明朝在各種少數民族動亂區域都能硬著頭皮開科舉,扶持自己勢力,而清朝在這些地方被各種勢力見縫插針利用,不自覺成長成異類,你還歌頌他管控得當?或許我說的有點極端了,漏掉了個別滿人當太監的例子,滿文老檔我真沒看過,聽別人講過裡面局部內容,記不清太多具體,裡頭記載的文字滿人表露的對漢人的不屑倒是很多。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然而太監在絕大部分時候確實是漢人為主,這個說法有問題嗎?滿人在清朝要混的多慘才去幹太監?明顯非主流。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搞笑呢?防得了大臣防不了更加低賤的太監?都跟你不是一個族的,你能讓他拿了權?更何況還是太監,你想像一下清朝出了一個權勢沖天的漢人太監,清朝的滿洲貴族都是瞎的嗎?那跟漢人造反成功了有啥區別?而且按你說的,其他民族沒有太監。那是,人家又不全是中國體系的封建王朝,自然不一定有太監。

滿清連漢人大臣都防範得要死,他還能讓漢人太監干政?

可不代表太監裡沒有少數民族,明代鄭和就是南方的戰俘,回回人,跟在朱棣身邊。說黑清,錢穆已經黑過一遍了,清朝打破了自古以來的士人統治(漢人政權到後期,皇帝往往都很虛,而文官集團都很硬,而太監,往往是皇帝用來使用的工具,所以才會有太監干政一說),變成部族統治,所以漢人是絕無可能觸碰最高權利的。清朝黑點太多,主要集中在他的民族政策和政治手段上,清朝的武功我是服氣的,那沒話說,確實是厲害,近代的領土直接法理基礎也是清帝退位時弄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