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宋、明、清時代,在鐵器時代階段,生產力已發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階段。與此伴隨的就是交通、媒介高度發達,所以皇帝為中心的力量,可以構建幾條平行、互相制約的系統,從上到下的控制整個帝國。在這種背景下,豪門控制地方、大族控制中央的基礎就喪失了。到了這種階段,太子在東宮時,就不用全面接管軍政權力,也能順利上位了;皇子不用全面接管軍政權力,外戚不用掌握大量的軍政資源,也可以保證皇家的地位至高無尚。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這種背景下,皇族內部的矛盾就最大限度的緩和了;各種血腥的、殘酷的、滅絕人性的骨肉相殘,就越來越少了。當然了,從此以後,諸王、外戚就漸漸不再作為政治舞臺的主角存在了。家族繼承人把控住權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再者,李世民的決斷能力與處事才華在早期征戰過程體現的是很明顯的,並不能只用有能臣輔助一言蔽之。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要避免玄武門兵變,李淵恐怕要提前很多年就要做準備了,否則恐怕沒有玄武門兵變也會有別的禍端。所謂,政治就是一種平衡的藝術啊!雖然說"太子立,乃使諸王定分"。但是強勢太子一旦確立,就直接威脅到皇權了;諸王爭鬥,父權和皇權還在手啊。至於弱勢太子,不足以駕馭群臣,還不得丟了祖宗江山。史書難免還會寫,李世民荒唐透頂,差點導致許多戰爭的失敗,只是在這些助手的據理力爭下,才避免了這種失敗。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當然了,李建成當了唐太宗,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假如齊王元吉能與建合作到底),的戰功肯定會被不斷誇大,就算寫到失敗,也是百敗百戰,終於取得勝利。不同的歷史,在不同人的筆下,那是截然不同的。對此,你只要熟悉現代史,自然就會知道。再反過來說,如果隋煬帝楊廣控制了話語權,那平定江南的戰役,肯定是在晉王楊廣指揮取得勝利;說得再再大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就是在晉王楊廣手中終結的。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皇帝檢查史官記錄的歷史,然後告訴史官,你們一定放開手腳,如實記錄。這還不叫干涉修史?皇帝讓你如實記錄歷史,就是你可以如實記錄歷史?翻開歷史書,哪個統治者會告訴史官,讓他們編造歷史呢?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所有的統治者都會告訴史官,你們一定得如實記錄歷史。因為,歷史的事實就是我代表正義,我的敵人代表邪惡;你敢否定這個事實,你就失職了。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李元吉在傳統史書上,的確一敗再敗,從來沒有幹過一件漂亮事。問題是,李元吉的軍政地位,一直是與李世民相當的,就是在最後階段,也僅僅是比李世民低一格罷了。如果李建成當了唐太宗,你看到的唐初歷史,肯定會完全是另一個樣子。這就好像,明代靖難之役中,漢王朱高煦的地位作用,和唐初秦王李世民有多大區別?但是漢王朱高煦在歷史上,也就是一個丑角。

家族繼承人把控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至於李世民如何如何牛,你看隋煬帝當晉王時的戰績,平南統一了天下;你再看李孝恭的戰績,並不比李世民差多少吧。李世民修成正果了,所以他的助手都淪為了打醬油的,隋煬帝、李孝恭都不算修成正果,所以他們的戰功,傻子也知道,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軍政經驗豐富的助手,有強大的團隊、強大的資源。在那種背景下,不敢說讓誰坐在那位置上,也能取得那種成績,但是真說離了他們就無法取得,也說得太過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