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假期結束,要迅速調整進入工作狀態,更加開心於又可以重新執筆開始新文章的寫作。

整個春節在逛吃逛吃中度過。過年期間走親串友,互致問候,親朋好友相聚在一起把酒言歡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我不太關注這種"走過場"式的過節方式,但自從培養起寫作的習慣後,今年我開始學著從第三方視角去觀察周圍人們的言談和舉止,因而有了更多的發現和想法。這個春節,令我感受最深的依然還是代際間的隔膜與錯位的交流。

從大都市回鄉過節的年輕人,春節期間是否又被七大姑八大姨進行了輪番的"靈魂拷問"呢?我想,這大約是多數年輕人必須要經受的節日禮遇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以至於現代年輕人被迫炮製出一套春節自救指南:先發制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這種現象似乎每年春節都不能豁免,我在多次聚會中依然能聽到老生常談的抱怨與吐槽,絲毫沒有新鮮感。

長輩們理解不了晚輩,晚輩們更無法瞭解長輩。

先談談長輩們的想法。結婚生子、升職加薪、買房置業,也許這是他們心中普世的價值觀,認為這才是年輕人該走的人生正道,其他的旁門左道都會讓年輕人誤入歧途,甚至於萬劫不復。只有長輩們認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晚輩們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想一出是一出。因此,到了一定年齡晚輩們不去做長輩們心中認為正確價值的事情,會視為對長輩不仁、不忠、不孝,是違背社會倫理的。長輩們常說的是:我們都是過來人,年輕時吃過虧,所以應當這樣那樣……

再談談晚輩們理解世界的方式。現代社會價值多元,只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人們應當在精神信仰領域和私生活領域都享有越來越多的自由。當聽到長輩們的嘮叨和盤問時,晚輩們時常會無比厭煩,表現出相當的排斥和不耐煩,有時甚至將所有自己面臨的挫折遭遇歸咎於原生家庭,恨不能迅速離開這個世態炎涼的故鄉。

讓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對長輩而言,晚輩們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就一定不會幸福嗎?對晚輩而言,如果並非惡意,長輩們的做法就真是如此不可接受嗎?都不盡然吧。

問題的根結恰恰在於每個人都把自己當主流,認為自己認可的方式才是最正確的,其他的觀點等同於異端邪說。

人生而自私,總喜歡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去理解世界,去理解他人,去理解社會。而現實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沒有明確的是非對錯。從而,對長輩而言,可以繼續秉持普世的主流價值判斷,但請不要對於晚輩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同理,對晚輩而言,可以不贊同長輩們的價值評判,但請不要去抱怨,消極逃避,避重就輕,將所有的不幸都歸咎於長輩們無法為自己提供更優越的條件。更可以不對長輩們的安排言聽計從,自主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買單。總之,我們都不是這世界的主流,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才是當務之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顏淵》和《論語—衛靈公》。通俗理解,自己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今天繼續推演一步,自己感覺好的東西和事情,要保持克制,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以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