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硬科技打造太空“舞鞋”

西安航天硬科技打造太空“舞鞋”

2019年1月3日11時40分,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今年春節期間,被稱為中國硬科技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熱映。電影中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1萬多個巨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尋找新的家園。如同電影裡展現的一樣,“發動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關鍵技術之一。推動地球移動的發動機,對於目前人類科技而言只能是“科幻”;但在前不久圓滿完成的“嫦娥四號”工程任務中,美麗的嫦娥“四姑娘”代表地球上居住的75億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背面,卻是我們這個時代太空技術發展高度的標誌性成果之一。然而,又有誰知道,“四姑娘”這次人類歷史上首次月背之旅,多虧她穿上了一雙神奇的太空“舞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而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單位,就是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打造量身定製的太空“舞鞋”

2018年12月8日,從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上脫離後,“嫦娥四號”便信心滿滿,開始了她的太空“曼舞”。她知道,此去征程路遙遙,長達42萬公里。

飛過漫長的旅途,“四姑娘”用一腳精準的“剎車”,成功被月球捕獲,正式登上表演的“舞臺”。動力下降、減速調姿、懸停避障……“嫦娥四號”穿上一雙量身定製的“舞鞋”——7500N變推力發動機,時而“輕手輕腳”,時而“開足馬力”……“四姑娘”在太空中一系列變換“舞姿”的動作,瀟灑自如。

然而,鮮有人知道,這雙量身定做的“舞鞋”出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團隊成員之手。有媒體這樣形容7500N變推力發動機的表現,既“推得精、飛得穩”,又“變得妙、落得準”。

值得一提的是,這雙“舞鞋”最早“穿”在嫦娥三號的“腳”上。“三姑娘”是我國第一個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落月過程要求發動機具備深度節流能力,能夠實現多種推力工況的快速變化。7500N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正是為了圓“三姑娘”的“探月夢”。

和“嫦娥三號”相比,“四姑娘”要實現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環境更復雜,對發動機的要求也更嚴苛。“嫦娥四號”的這雙“舞鞋”,不僅要更“漂亮”,性能也要實現新提高。而令“四姑娘”感到非常幸運的是,這一次穿在她腳上的這雙舞鞋,真正地達到了要求:發動機外觀塗層更美觀,使用壽命更長;衡量發動機性能的指標——比衝,從原來的308秒提高到310秒。

看似不起眼的塗層和2秒鐘的差距,這背後體現了六院變推力研製團隊精益求精的態度。在產品的質量複查單上,200多根導管、400多條焊縫管路、400多處螺釘連接都要做到精細化處理。為了讓運動部件配合更加準確,研製團隊將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

變推力發動機主任設計師蘭曉輝依然記得,在一次對即將交付產品的電性能測試中,有一個電磁閥開啟時間超出了設計要求的幾毫秒。儘管交付在即,為了達到“滿分”標準,團隊成員還是將產品重新拆卸、查找問題根源,最終成功解決問題。而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只為讓“嫦娥四號”能在險象環生、環境複雜的太空上演最美的“舞姿”,以最穩健的方式實現月背落月的目標。

十餘載艱難跋涉 攻克技術難關

其實,這雙“舞鞋”的研製之路,早在2006年已經開啟。當時,“嫦娥三號”動力系統“最後一棒”的重任,落到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團隊的手中。面對一無經驗、二無材料的窘境,他們決定依靠自主創新,研發國產變推力發動機,解決“嫦娥三號”的動力問題。更為棘手的是,這雙“舞鞋”要求5年內完成交付。而常規情況下,從論證設計到產品交付,研製一種新發動機至少需要10年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研發團隊的壓力可想而知。

接到7500N變推力發動機研製任務之前,蘭曉輝多年從事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二次啟動研製工作。外人看來,高空發動機與變推力發動機有著多次啟動、高工況工作的共同特點。但從專業角度來說,二者一個是固定推力、一個是變推力;結構設計方面,一個是固定部件、一個是活動部件,可謂天差地別。

變推力發動機可行性研製論證任務,對蘭曉輝及其團隊而言是一道從未有過的難題。他們既面臨著國內從未有任何變推力發動機研製經驗、國外資料嚴重封鎖無可借鑑的多種困難。變推力發動機研製,由於先天不足,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山重水複疑無路的重重困難。而一旦不能在任務進度節點上攻克難關,還面臨著研製立項化為泡影的威脅。

在重重困難面前,蘭曉輝帶領研製團隊艱難起步,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挖掘現有的發動機基礎理論和相關技術,確定發動機各項設計目標,對各個部組件進行多方案論證,理順各個方案組合的可行性。發動機溫度過高、性能低、推力室燒穿,都是家常便飯。為了解決接踵而來的難題,研製團隊不斷迸發出新的智慧,在產品改進的同時,開發了發動機性能仿真計算、熱環境仿真試驗等軟件,加快了研製進度,不僅成功實現了研製立項,還節約了一筆不小的研製經費。

2008年4月,600秒長時間變推力發動機可靠性試車的成功,標誌著該發動機關鍵技術得到全面突破,轉入工程研製。然而,新的難題又紛至沓來。難度最大的是應探測器設計要求,在發動機周圍採取隔熱的方式進行熱防護。這對發動機自身冷卻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不僅要求推力室壁耐高溫能力強,還要儘量讓燃燒室降低溫度,提高燃燒效率,兩者幾乎是悖論。蘭曉輝帶領團隊提出了創新的冷卻方式,使該發動機在性能和冷卻技術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圓滿解決了這一難題。

2011年底,當7500N變推力發動機連續8臺可靠性試車全部獲得成功,研製團隊緊繃的神經,總算稍稍放鬆。

然而,到了“首秀”的那一天,蘭曉輝又緊張地“捏著一把汗”。探測器要在飛行至月球100公里高度時進行“緊急剎車”。然而,遙測數據傳回地面飛控中心有數秒鐘的延遲,一旦有任何失誤,探測器就會飛離軌道。好在發動機開機點火的信號準時傳回地面,“三姑娘”腳踏“舞鞋”,“舞步”精準又柔美。

5年之後,美麗的“四姑娘”再次懷抱月球車,在天宇劃出一道美妙的弧線。身姿婀娜曼妙,亮相儀態萬方,讓時刻關注“嫦娥四號”落月動態的六院研製團隊喜極而泣。所有的艱難跋涉,在這一刻幻化成了幸福的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