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位校友摘得2项大奖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压力加工85级校友雒建斌院士团队完成的

"摩擦过程的微粒行为和作用机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84级校友蔡昭昀,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钢结构事业部副总经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民建81级校友吴明超所在团队完成的"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位校友摘得2项大奖

摩擦过程的微粒行为和作用机制

微粒在摩擦相关过程中普遍存在,其行为和特性往往决定了摩擦的规律和表面的损伤。特别是在典型摩擦过程--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微粒的行为控制对获得近零损伤表面至关重要。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位校友摘得2项大奖

本项目的主要发现点如下:

(1) 实现了纳米颗粒运动状态的观测和流速分布的测量,首次在蒸发水滴中直接观测到Marangoni流动,提出了新的流动判据,应用于晶圆清洗干燥中,大幅度降低了晶圆表面残留颗粒的数量,远优于生产线的控制指标

(2) 揭示出液体中纳米颗粒与固体表面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材料的原子级去除机理,制备出基于超光滑表面的晶圆(Ra 0.05 nm);

(3) 发现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增粘效应和减摩抗磨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将摩擦系数降低75%;通过纳米微粒对缺陷生长的抑制作用,实现了材料的强化。这些创新成果为纳米摩擦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和理论,为微纳制造等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已应用于计算机硬盘、集成电路晶圆等的超光滑抛光和后清洗工艺中。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

大型屋盖及其围护体系风致破坏事故频发,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全社会的重大关切之一,其抗风一直是国际风工程和结构工程领域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位校友摘得2项大奖

本项目自1996年起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大型屋盖风致作用机理、风效应分析理论、设计风荷载确定方法和屋面系统抗风的技术措施、检测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学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200余项重要工程,发表SCI、EI论文15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研究成果已纳入14部国家及行业标准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创办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发挥特色,在保持建筑、土木、环境等学科优势的同时,加速信息类学科、管理学科、材料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科技发展,学校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延伸阅读: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的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

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8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关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