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裁員,可以不養懶漢但不能不養老

2月1日上午,譚旭光就近日網絡上流傳的中國重汽裁員2.2萬人的相關信息予以回應解讀。澎湃新聞從山東重工集團瞭解到,譚旭光在座談會上表示,中國重汽確實要減員,但關鍵要看怎麼減。按照中國重汽目前20萬輛重卡、20萬輛輕卡的規模,必須減人,但要講究科學有序、公開透明,國有企業不是養老、更不是養懶漢的地方。國有企業不能搞歧視性活動,不能重活讓派遣工幹、輕活讓正式工幹,同時要建立高效、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必須有“加法”也有“減法”。譚旭光在會上透露,這裡的“加法”是指中國重汽要在濟南做到50萬輛整車。而“減法”則是減掉那些不做事、沒能力、吃空餉的人。針對長期以來中國重汽派遣工和正式工並行使用、粗放管理的問題,譚旭光表示必須下決心解決,否則將來肯定出大事。

国企裁员,可以不养懒汉但不能不养老

裁員,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要知道,受經濟環境影響,很多企業都出現了經營困難、效益下滑,甚至嚴重虧損的現象,別說獎金、福利,可能連工資也難保證。

中國重汽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毫無疑問,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經營沒有過去那麼順暢。因此,裁員是必然的。但是,如何裁,是一個很有講究的問題。要知道,對國企來說,存在著比較矛盾的格局。一方面,人浮於事的現象比較嚴重,存在一些沒有能力、缺乏幹勁、沒有鬥志的人。他們的存在,不僅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低,而且會對幹得好的人也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在很多崗位,既人浮於事,又使用了許多外派工,形成雙倍支付報酬的現象;另一方面,確確實實在老國企中,還有一些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老員工,由於長年累月地辛勤勞動,身體越來越差,難以承擔此前的工作崗位,甚至出現嚴重疾病,無法再從事體力勞動,需要企業予以照顧。而他們此前從事的崗位,則需要重新招收工人或由外派人員負責,也形成了雙倍支付報酬的現象。

国企裁员,可以不养懒汉但不能不养老

很顯然,前者和後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後者是有功之人,理應得到尊重和保護。前者則是無事之人,不應當養著他們。這也意味著,在裁員過程中,必須區別對待,對後者應當保護,應當給予必要的收入報酬和各種福利,不應當作為裁員對象。前者則毫無疑問應當成為被裁對象。國企老員工都是企業的財富創造者,他們老了,理應得到利益保護,而不是傷害。國企可以不養懶漢,但決不能讓做出過積極貢獻的老工人也不養。這個不好,也不行。

需要把握好的是,由於缺乏完全統一的標準,不可避免地會在評價員工的崗位貢獻和勞動標準時,會存在人為因素。能否克服人為因素,對於做好裁員工作十分關鍵。做好了,即便被裁,可能也不會感到委屈,更不會發生嚴重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在做出裁員決定前,是否應當首先把相關制度建立起來,把相關的考核標準等制定出來,按照考核情況確定裁員人數,而不是靠拍腦袋進行裁員。不然,肯定會引發矛盾,導致裁員目標難以實現。

国企裁员,可以不养懒汉但不能不养老

至於譚總說到的在企業吃空餉問題,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企業管理水平問題。要知道,吃空餉是性質十分嚴重的問題,應當認真檢查,嚴厲查處,該退的退,該處罰的處罰,決不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