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各路大咖眼中的社群經濟真相——《社群經濟》

移動互聯時代、各路大咖眼中的社群經濟真相——《社群經濟》

常參加學術會議的銅子都知道,許多會議會後總會出上一本論文集,其實便是與會人員一人一篇文章湊出來的眾籌之作而已。這種合集式圖書當然會有文筆不一,風格不齊等特點。

雖然如此,但如果與會者都是牛人,既使全書通篇都是應制、唱和,甚至秘書、助理代筆之作,但偶爾有一兩篇,甚或是一兩句心得之言,全書便不虛一讀。比如這本正和島搞出來的眾包式創作的《社群經濟》。

比如說這句:“用戶的需求其實是人性的需求,人性說到底就是貪婪、恐懼和懶惰。”真是每一個初涉互聯網行業,尤其是搞互聯網營銷的新人都應該拿筆抄在小本本上,而且要寫於第一頁的金句。

但是,畢竟,寫文章的都是大V級人物、業內翹楚,雖然他們的文章都不可避免的經過粉飾、雕琢,內中也不可能將自家絕技傾囊相授,但偶有幾句唾餘,便可令人受用不已了。

話雖說的熱鬧,但做為一個互聯網的門外漢,社群經濟圍觀打醬油青年,個人對於各種高大上的論述只是匆匆一看既過。我所關心的,只是具體的戰術分析。確切說,是我所看的懂的東西。

比如說,羅輯思維的脫不花在書中的兩篇文章都很值得一讀,在寫下那些文章時她還不是羅輯思維的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她的文章中也充分流露中一個前企業諮詢顧問的身影,但她對於互聯網的敏銳觀察與獨到思考,值得大家都來看看。

她在文章中說,所有試圖用確定性方法去解決不確定性問題的嘗試註定是失敗的。悲觀的說,傳統管理理論的末日危機到來了,今天佔據主流地位的傳統管理理論中,特別是從泰勒開始,都是基於高度確定性的控制假設,控制假設意味著把所有變量減到最低,特別是把這個最大變量做簡單化處理。

對於大環境的變化,或許是因為女性特有的敏銳,在這本2015年出版的舊書中她比別人想的足夠早,也足夠遠。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確實是變了,未來已經徹底變成一個不確定性的未來,你必須學習用具有不確定的方式來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這就產生了難度,所有的難度都產生在兩端都是不確定的。

讀庫的張立憲說,19世紀是一個帝國的時代,那個時候完全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20世紀是公司的時代,特別是跨國公司。這個時代的超級英雄已經變成跨國公司,變成摩根士丹利,變成通用電氣這樣的公司。21世紀是個人的時代,個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我們整個現代文明的基礎建設達到了一個平臺期。

個人能力夠強,有一臺智能設備可以連到互聯網上就能夠建立與全世界的連接,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前所未有的話語權。

互聯網時代,一切行業結實,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去中介化風潮日盛,渠道衰落。

技術進步的步伐要快於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技術越進步,產品生命週期的更迭將越短、

一個人就可以成為一家公司所謂的u盤化生存,並非空穴來風。

泰勒思想為代表的工業時代管理體系有效指導了工商業文明200多年來的發展。正如歌德爾第一定力所說,任何一個體系,凡是自恰的必是不完全的一個運轉有效的體系,其內部邏輯自洽,但凡是邏輯自洽的體系,就一定有邊界,互聯網正是工業時代管理體系的邊界。

羅振宇說水生動物,不要羨慕陸生動物的四隻蹄子,真正要解決的是生出一個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來呼吸。

1970年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書中寫,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無愧色地訓斥年輕一代。你應該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我曾年輕過,而你卻未老過。但現在的年輕一代理直氣壯的回答,我在此刻這個世界上是年輕的。而你卻從未年輕過,並且永遠不可能再年輕。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其一本書裡,把人類的文化概括為三種文化特徵:前域文化、並域文化、後域文化。並域文化和後域文化是指晚輩要向長輩學習,並域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

前域文化既所謂老年文化,是數千年以前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一切傳統社會的基本特徵。

九零後屬於網遊一代,網遊成癮的關鍵在於即時反饋機制,網遊會即時提供視覺或聽覺的感官刺激,並通過巧妙的積分回報體系,讓遊戲者越陷越深,欲罷不能。

網遊一代並不是變得短視,他們的心理反應機制,變得更為及時。

當人們在虛擬世界沉浸時間越來越長,原本隱藏在潛意識中的人格分裂,可能會以虛擬人格的方式浮現出來,由於介質應用的不同,引發了使用者更為複雜的角色扮演和多重分裂。

當人們以虛擬人格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存在感,真實世界中的不協調,挫折對立都有可能因此消解這種代償作用,看在前輩眼中,那就是一種玩世不恭和不負責任的態度。

社交網絡塑造了一個扁平化世界的幻覺,網遊文化助長了這一點。網遊的體驗,讓人極度追求獨立。權威、專家通通過時,我才是絕對的主宰。

移動互聯時代、各路大咖眼中的社群經濟真相——《社群經濟》

當然,不光是脫不花,書中文章作者基本都是各種c*o。這些人通常比別人站的足夠高,想的也足夠遠。比如他們認為:

我們正在經歷一次商業規則文明被重建的時代。如果把300萬年以來人類的發展縮短的四個階段,那麼可以分為石器時代,300萬年前到公元前4000年。青銅器及農耕文明時代,公元前4000年到1750年。工業文明時代,1750年到2000年。1990年後為互聯網智能文明時代。

第一個文明人類迭代了300萬年,第二個文明迭代了6000年,第三個文明人類迭代了250年;人類迭代每一次文明都要比前面快很多,第一個文明時代人類要經過幾萬代人才能迭代完成一個文明時代,第二個文明時代經歷幾百代人,第三個文明經歷十幾代人,假設第四次互聯網智能文明的迭代時間只有50年,那麼可以預計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代人可以經歷完成一次文明的變革。

按照一篇好的演講最後一定要有一個富於哲理的小故事法則,這本書的後記裡也有這樣一個真實性待考的小故事。

兩個匈牙利士兵在阿爾卑斯山進行軍事偵查,不幸遇到暴風雪迷路了。走了兩天沒找到正確的路,以為只能等死了。結果第三天,他們當中一個人突然在口袋裡找到一張地圖。通過地圖重新確定了方位,安全回去了。脫險後才發現,原來地圖是錯的。那根本就是另外一座山的地圖。當你迷路的時候,其實任何老地圖乃至是錯地圖都管用,前提是你行動起來,積極地去尋找出路。

的確,面對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如果我們拒絕改變的話,那就只有坐等被淘汰了。互聯網行業有句名言:先開槍,再瞄準。這句話放在我們這些普通人身上,也適用。不過要微調成:先行動,再調整。

無論如何,先努力行動起來再說,在前進中隨著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改變再隨時調整前進的方向。或許,這,才是最有希望跟上時代發展的行動方式。

移動互聯時代、各路大咖眼中的社群經濟真相——《社群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