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70多年前的課本!老人說給再多錢,他都不願賣


爺爺生於1934年的豫東農村,今年85歲了,是位退休教師。 他說,小時候家裡窮,沒流傳下來什麼值錢的東西,“就剩我當時上學時的一套課本看起來算個老物件兒。”

書被爺爺放在60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買的箱子裡鎖著。打開後,一旁的弟弟說,這是個百寶箱。 之所以說它是百寶箱,是因為可以看到幾枚廢棄的彈殼、兩支吸管已經老化但筆頭仍然發亮的鋼筆、一個60多年前的皮質錢包,還有爺爺上學和工作時的各種證書和胸章。

但箱子裡最吸引人的還是一本本古色古香的書,其中詩經四本、論語兩本,還有《大學》、《中庸》、《孟子》。 這些書一般是棉紙做皮,上面寫上書名,裡面的紙張摸起來又薄又軟。其中有一些,是爺爺買的別人用過的舊課本。


“你們現在看著好玩,當時我們看著頭疼。”爺爺說,這是私塾課堂的課本,大家不分年級,目標就是要把這些書背完,還要明白意思。 幾年前,有人找來說想買這套書。爺爺斷口回絕,“你看看可以,但我絕對不會賣。”爺爺說,那時候也不背書包,他通常是用一塊布把書一包,用胳膊夾著就去學堂了,“老師狠,定的任務完不成,用戒尺打手心,學生的手常被打腫。”

爺爺八歲左右開始上私塾,到1948年前後,這些書基本已經讀完。“就這這一年前後,縣裡的教育部門下來督導,禁止私塾辦學,讓大家都到鎮裡的新式學校讀書。”爺爺說。 他記得清楚,自己年齡大,一到學校就從5年級上起,主要學國語和算術兩門,“國語還好,有點基礎,算術從頭學起,當時沒少下功夫。”

上完小學,爺爺選擇了考師範,“那時候,富人的孩子考中學,咱家裡窮,想著早些參加工作補貼家裡,就上師範。” 在縣城讀了兩年,又在淮陽縣集中培訓一年,爺爺在1954年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直到1995年退休,爺爺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4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