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真的重要嗎?(多麼痛的領悟)

面子真的重要嗎?(多麼痛的領悟)

何為面子?面子是根植於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徵。

面子是個體藉由行為或社會性資源展現其自我價值,尋求他人的確認且受到意外的認同時,凸現於個體內心的自我價值與相應體驗。這一界定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面子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關注,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內核,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徵。自我價值的認同訴求與回應的衝突即評價衝突是面子的直接誘因,個體在交往中表現“相符行為”或允許他人利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是贏得面子的基本途徑。

第一、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內核

自我價值是個體對自我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的主觀判斷,它源於自我的覺醒,是自我意識的重要內容。

確立與確認自我價值是人的基本需要。能力和成就是衡量個體價值的根本依據,個體依據自身的能力和成就確立自我價值,同時產生相應的認同訴求即確認自我價值的需要。在世俗社會中,確認自我價值的關鍵在於贏得他人與社會的認同,明確自己在社會與他人心中的地位或價值。當認同自我價值的訴求與回應出現衝突時,他人認同個體自我價值的程度偏離了個體的預期,面子便得以凸顯。可見,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內核,面子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高度關注。

第二、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徵

所謂社會性資源,是指個體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獲得的權力、地位、社會聲望等公眾性資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際性資源的總和。

個體通過行為展現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贏得社會認同轉換為社會性資源,社會性資源實質上是自我價值的社會標定。個體擁有社會性資源,意味著自我價值已被衡量並贏得了廣泛甚至普遍認同,個體在社會與他人心中的價值、地位已被確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訴求業已達成並贏得了面子。可見,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徵,社會性資源的多寡標示著面子的大小。社會性資源作為面子的象徵,其表徵的面子是間接的、潛在的,須由互動時在場的他人評價予以確認,方可轉變為現實的面子。現實的面子受社會性資源的多寡制約但不由社會性資源的多寡直接決定,其直接的決定因素是個體的社會性資源對他人的可利用性、可利用度以及他人實際利用的程度。

面子真的重要嗎?(多麼痛的領悟)

第三、評價衝突是“面子”的直接誘因

社會性資源標示的面子具有潛在性,須由在場的他人評價予以確認,方可轉變為現實的面子。

在場的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評價,既是個體確立自我價值的參照依據,又是個體的自我價值是否被認同與接納的直接體現。沒有在場的他人的評價,自我價值既無從確認又無法體現,自我價值感也無從激活。可見,他人在場和評價成為面子產生的必備條件。當他人對個體的價值評價與個體的自我判斷出現偏離與衝突時,個體的自我價值感得以激活,面子現象與面子體驗得以凸顯。因此,評價衝突是誘發面子的直接原因。必須指出,他人評價可以是現實的,也可能是潛在的或想象的。潛在的評價是指個體在公眾場合或者在傳播媒體上出現時,其行為仍可能受到當時不在場的他人的評價;想象的評價,是指個體自己主觀猜測的他人評價,即個體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受到什麼樣的評價。

第四、影響面子的重要因素

在場的他人在個體人際網絡的位置不同,意味著他人與個體的熟識程度和他人對個體的重要程度存在差異。

熟識程度折射著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瞭解與認同的程度;重要程度體現了他人對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影響力。位於個體人際網絡中的重要他人,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與制約個體的生存與發展狀況,進而影響個體自我價值的確立。因此,在場的他人在個體人際網絡的位置決定著其對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影響力,也制約著個體向其訴求自我價值認同的強度與程度。一般而言,位於人際網絡內圈的在場他人如家人、知己,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是穩定的、確定的,且與個體的自我價值判斷基本相符的,個體在他們面前不易產生評價衝突及相應的面子問題;位於人際網絡邊緣或人際網絡外的他人如陌生人,難以衝擊個體的自我價值,或者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與否難以影響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個體無須在意他們的評價而顧及面子;位於人際網絡中圈的他人如一般的朋友、熟人,他們既可能影響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又可能變更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程度,在他們面前,個體容易出現評價焦慮及相應的面子問題。在公眾場所和在傳播媒體上出現的個體行為的意義與價值,可能會潛在的評價放大,因此,個體在公眾場所極易產生面子問題與面子體驗,尤其是在公眾場所中有具有影響力的他人在場時,其對個體的能力評價與價值認同可直接或間接的、潛在或現實的影響在場公眾,可能導致廣泛的對個體的能力評價與價值認同的變更,容易誘發個體對評價的高度焦慮,出現對個體產生重大影響的面子問題。

面子真的重要嗎?(多麼痛的領悟)

第五、贏得面子的途徑

相符行為即符合個體的身份、地位、角色的行為。

在交往過程中,身份、地位、角色都喻示著個體社會性資源,而社會性資源是個體自我價值的社會標定,個體表現出相符行為,暗示著其自我價值的社會標定是準確、公正的,因而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接納並在他人心中確立相應的地位。可見,相符行為可贏得個體、社會、他人對個體的自我價值一致評價,規避評價衝突,保全或贏得面子。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即個體讓渡自己的社會性資源使用權,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直接體現了個體對他人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重要性,是個體向他人展示其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贏得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確立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重要途徑,即贏得面子。如果沒有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個體既難以向他人展示其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也難以贏得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並確立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容易導致自我價值的評價衝突,出現面子問題。可見,為防範評價衝突和麵子問題,贏得個體自身、社會、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評價的一致,個體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表現出相符行為或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這也是面子基本功能的直接體現。社會性資源、交往類型、贏得自我價值認同的方式三者之間具有內在聯繫。社會性資源豐富意味著個體擁有的權力大、財富多、地位高、聲望高,社會性資源豐富的個體須經常介入社會性事務,與他人交往主要為社會性交往。反之,社會性資源貧乏的個體不必也難以介入社會性事務,與他人交往主要為人際性交往。在社會性交往中,互動雙方主要是謀求社會性資源的相互認同,關注的焦點是相符行為,表現出相符行為是贏得自我價值認同的主要方式。在人際性交往中,互動雙方主要尋求社會性資源的相互使用,關注的焦點是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是贏得自我價值認同的主要方式。

但是面子真的就那麼重要嗎?不得不說,中國人對面子的追求,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小到請客吃飯,大到婚姻事業,“臉面”都是重大衡量因素。寧可放棄實質幸福,也要保全面子,這實在是傻透氣了。

我們要面子,有時候是因為怕。怕人笑話,怕人看不起,怕人指指點點。有時候是因為渴望,渴望被人豔羨,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別人知道“我很牛。人要臉,很正常。但這事兒實在應該適可而止。若是覺得面子大過天,人生恐怕就要悲劇。

因為面子是給別人看的,而日子是自己感受的。你如果總是為了面子,犧牲裡子,打腫臉充胖子,最後,多半就是落得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沒必要虛榮,受一輩子罪。這不是最愚蠢可笑的行為嗎?而且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後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面子,是人心裡的一個大包袱,你越在意,它越沉重,你越會受制於它。而當你學會辨別和放下不必要的面子,你的生活,定會從容順暢很多。所以,如果你已經因為面子問題苦惱不堪,覺得快要撐不下去,不如默唸一句“愛誰誰”,然後痛痛快快就地放下。如果你想做一件顯然對自己有益的事,卻因為忌憚別人的目光而猶豫掙扎,那麼,請昂首挺胸對自己說一句:管它呢,我的人生,是活給自己看的。不要太在意那麼多虛無縹緲的東西,做好自己就夠了。

面子真的重要嗎?(多麼痛的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