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後面隱藏的醜陋的嫉妒心理!

七步詩後面隱藏的醜陋的嫉妒心理!

公元二二零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奪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

有一天曹植來拜見哥哥,曹丕就故意找茬讓曹植必須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如果走了七步,詩還沒有作成,要重重的治你的罪!

曹植明知道曹丕想借故害他,但是也只能無奈答應。

曹植略加思索就在金鑾殿上走一步,念一句,七步還沒走完,詩就作出來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廣為流傳的七步詩的故事。我們不禁要問,為啥曹丕一定要將自己的弟弟曹植置於死地而後快呢?

兄弟倆相似的出身、學識、執政能力等提供了最強的可比性,攀比心又讓雙方戴上了一副同樣不可靠的有色眼鏡,這種有色眼鏡又強化了同一種扭曲的競爭意識。

從出身,學識,政治水平等方方面面對比,弟弟曹植都不遑多讓,甚至有些方面還高出哥哥曹丕很多。這種情況就給兄弟倆以及周圍的大臣們提供了最好的可比性,方方面面都被認為不如弟弟的哥哥就很容易被妒忌矇住眼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正是因為曹丕曹植兄弟倆太過相似的經歷和才能,才有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正是同根生,相煎才會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