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房地產惹的禍?老牌建造商新昌集團被債權人申請清盤

都是房地產惹的禍?老牌建造商新昌集團被債權人申請清盤

" 成為建造、房地產及相關服務的行業領導者 " 的願景,新昌集團恐怕是實現不了了。

繼 3 億美元 2018 年到期票據及 1.5 億美元 2019 年到期票據出現違約,拖欠付款之後,新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 " 新昌集團 ")於 1 月 24 日宣佈,已收到來自債權人提起的四項清盤呈請,其中兩項針對新昌集團全資附屬公司新昌營造廠有限公司(簡稱 " 新昌營造廠 ")、一項針對新昌集團全資附屬公司新昌營造廠(亞洲)有限公司(簡稱:新昌營造廠(亞洲))、一項針對新昌集團。

所謂的清盤,指的是一種法律程序,即公司的生產運作停止,所有資產(包括生財工具的機械、工廠、辦公室及物業),在短期內出售,變回現金,然後按先後次序償還(分派給)未付的債項,之後按法律程序,宣佈公司解散的一連串過程。

" 在香港,一家公司清盤就相當於人的生命終結,清盤結束前或結束後,這家公司都不會再有任何經營活動。" 招銀國際文幹森向時代財經比喻稱。其進一步指出,提出清盤呈請後,下一步就是清算變賣資產,而這些清盤公司最後往往都只能 " 廉價賣身 ",若資產太差無法變現,與債權人的拉鋸戰也會更久。

時代財經獲悉,此前 1 月 28 日,新昌集團百慕達律師 Walkers Bermuda 已經向百慕達最高法院提出委任德勤 · 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的楊磊明及何國樑以及 Deloitte Ltd. 的 Rachelle Ann Frisby 為共同臨時清盤人。

新昌集團強調,根據百慕達法院法令,公司董事會將持續管理公司各方面事務,以及行使公司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賦予其之權力,惟行使相關權力時須受共同臨時清盤人監督及監察。

針對新昌集團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後的最新進展,以及此前多次尋求合作失敗的原因等一系列疑問,時代財經曾致電新昌集團相關負責人瞭解情況,但截至發稿前,對方仍未進行回應。

新昌集團成立於 1939 年,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建造集團之一,香港地鐵、港廣高鐵、澳門威尼斯人渡假村酒店、澳門四季酒店等大批標誌性工程、建築物均出自其手。

2012 年,在主業建造業務之外,新昌集團開始進軍房地產,可惜的是,原本寄望靠房地產業務為公司提供新利潤增長點的計劃最終落空,並把新昌集團拖向資金深淵。2019 年,在新昌集團成立 80 週年的日子裡,祝福無奈變成了唏噓。

財務危機爆發

時代財經翻閱新昌集團發佈的公告發現,該集團最早於 2018 年 5 月 2 日透露可能出現違約事件。隨後 5 月 18 日,第一筆違約事件發生,其一筆 3 億美元 8.75 釐優先票據於 2018 年 5 月 18 日贖回,但公司沒有向 2018 年票據受託人賬戶支付 2018 年票據項下的尚未償還款項。

2018 年票據的違約直接導致了另一筆 1.5 億美元於 2019 年 1 月 22 日到期 8.50 釐優先票據也出現違約,而後者在 2019 年 1 月 22 日到期後,同樣未能贖回。

債務違約事件之後,新昌集團開始陷入清盤危機。2018 年 8 月 27 日,因無法清償 828.5 萬港元應付工程款項,新昌營造廠接獲堅穩工程有限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

原本,這項清盤呈請在聆訊前,新昌集團與堅穩工程已經達成了和解,清盤呈請被撤回。然而,聆訊後,於 2018 年 10 月 31 日,新昌營造廠債權人——五洲建築有限公司再次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了清盤呈請。

除五洲建築之外,Aspect Consulting Asia Limited 也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了新昌營造廠的清盤呈請,但新昌集團並未公佈具體發生日期。

不久後的 2018 年 11 月 7 日,新昌集團另一家全資附屬公司——新昌營造廠(亞洲)因無法清償 119.5 萬港元應付工程款項,接獲 Kitchen Infinity Corp. Limited 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

禍不單行,2018 年 12 月 17 日,新昌集團再次收到了三份違約通知,其中涉及一份 5.8 億港元的貸款協議及三份股份押記。因這次違約事件,Ultimate Achieve 作為貸款人及承押記人在無需獲得新昌集團授權的情況下,於 2018 年 12 月 31 日以 6000 萬港元出售了新昌亞仕達屋宇設備有限公司全部股本。

進入 2019 年,新昌集團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如果說前兩次清盤呈請還只是牽涉到新昌集團的建造業務,那 2019 年 1 月 18 日,新昌集團債權人升捷控股有限公司提出的清盤呈請則可以說是致命的,因為升捷控股針對的是整個上市平臺——新昌集團。

針對新昌營造廠的兩項清盤呈請將 a 分別於 2019 年 1 月 28 日、2019 年 3 月 13 日進行聆訊,針對新昌營造廠(亞洲)的一項清盤呈請於 2019 年 1 月 28 日進行聆訊,針對新昌集團的清盤呈請將於 2019 年 3 月 20 日進行聆訊。

房地產惹的禍?

新昌集團成立於 1939 年,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建造集團之一。在建造領域,新昌集團曾經風光無限,它是香港政府認可的公共工程承建商 ( 丙組級別 - 無限額合同 ) , 香港地鐵、港廣高鐵、澳門威尼斯人渡假村酒店、澳門四季酒店、澳門金沙賭場、澳門巴黎人綜合度假村等大批標誌性工程、建築物均出自其手。

專注於建造業務的局面在 2011 年打破,這年 11 月,新昌集團以 24.8 億港元收購了遼寧鐵嶺一個佔地面積約 180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300 萬平方米的大型房地產項目(星悅南岸),自此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

2012 年 9 月 12 日,新昌集團在香港總部發布戰略宣言:正式大舉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在二、三線城市打造一系列新型城鎮化社區。

原新昌營造主席王英偉說,他 2007 年進入新昌集團的時候,已經在尋找新昌集團的第二波增長。" 建造業的利潤非常薄,一般靠營業額來衝業績,對盈利的貢獻是有限的。另外,建造業務已到了一個較穩定的階段,你要它再大規模地增長,可能難度很大。"

年報數據顯示,2009 年 -2012 年期間,新昌集團的營業額分別為 34.82 億港元、42.58 億港元、63.81 億港元、88.1 億港元,淨邊際利潤率分別為 3.4%、3.7%、3%、2%。可以看出,當時專注於建造業務的新昌集團,雖然營業額連年遞增,但賺錢卻越來越少了。

據王英偉透露,新昌集團在 2007 年就已經開始尋找機會進入房地產,後因 2008 年金融危機擱淺,2011 年形勢穩定後就正式進軍。

新昌集團這一轉型方向很大原因取決於王英偉的工作經歷。據時代財經瞭解,在 2007 年掌舵新昌集團之前,他已經在內地房地產市場戰鬥了 20 年,曾先後任職於恆基、嘉華國際、瑞安房地產、駿豪集團,被稱為港資房企內地的 " 大管家 "。用他的話說,就是高潮低潮都見過了。

拿下遼寧鐵嶺項目之後,新昌集團又於 2013 年以 9.75 億港元收購北京新年華購物中心。2014 年,再以 74.51 億港元收購佛山芭蕾雨奧特萊斯項目。

2015 年,儘管王英偉離開了新昌集團,但大舉進軍內地房地產的戰略並沒有改變,而且速度明顯加快。這一年,新昌集團一口氣在廣州、山東泰安、天津收購了三個新項目,共計耗資 24.2 億港元。2016 年,為了適應公司的多元發展," 新昌營造集團 " 一度更名為如今的 " 新昌集團 "。

可惜的是,進軍房地產,並沒有如期為新昌集團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反而讓這家老牌建造集團走上了 " 不歸路 "。首先,是六個房地產項目共 133.26 億港元收購總價給新昌集團帶來的沉重債務壓力。

2014、2015 年,新昌集團的淨負債比率分別為 60%、54%,屬於健康水平。但 2016 年開始,負債開始直線上升。2016-2018 年上半年,新昌集團債務總額為 116 億港元、139 億港元、147 億港元,淨負債比率分別為 102%、114%、134%。

根據內房企的開發經驗,單純的負債攀升或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項目無法快速變現。目前,新昌集團持有的六個項目中,除了北京新年華購物中心在收購之初就可以獲得租金收入外,剩餘的五個至今仍處於投入階段。

其中,遼寧鐵嶺項目原計劃於 2013 年年中開始銷售住宅單位,之後一直推遲,直至 2018 年上半年,仍未開售。廣州熹陽電腦城翻新工程原計劃 2016 年第三季度完工,但 2018 中期年報中並未披露具體出租率及租金收入。

佛山項目奧特萊斯商業於 2017 年 5 月 29 日開業,有 8.3 萬平商住業態預計 2018 年 10 月達到預售條件,但目前並沒有開盤消息。於 2018 年 6 月底,泰安項目仍在興建中,天津項目仍在規劃階段。

除北京、廣州兩個商業項目外,新昌集團持有的其餘四個項目均為大型商業文旅項目。但不同於國內開發商以住養商的開發邏輯,曾經成功操盤過上海新天地的王英偉從一開始沿用的卻是先商後住的理念。

在談及遼寧鐵嶺的開發計劃時,王英偉曾指出,新昌集團的模式是先造景、先造設施,再造房,而且商業比重很大,要把項目做成一個足夠吸引人的目的地。

即便後來王英偉辭任,林卓延上位後,這種開發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在 2018 年中期報告中介紹遼寧鐵嶺項目時,新昌集團仍表示,項目住宅物業將配合分階段開張的購物村及水上樂園推出市場銷售。而佛上項目,奧特萊斯商業部分也是先開業,而可售的商住業態至今未售。

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不容置疑,新昌集團那些二三線城市的項目,希望把配套先做起來,然後提高住宅售價的願望也無可厚非,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上海新天地的模式並沒有哪裡都適用。

據時代財經統計,2013-2018 年上半年,新昌集團物業發展與投資分佈帶來的收益共 3.08 億港元。

房地產業務收益甚微,核心的建造業務也逐年下滑。2015-2018 年上半年,新昌集團建造業務收益(不包括 NSC)分別為 96 億港元、93 億港元、61 億港元、23.88 億港元。

投入與產出的嚴重落差,讓新昌集團從 2016 年開始出現虧損,2016 年股東應占虧損為 3950 萬港元,2017 年虧損 7.74 億港元,2018 年上半年虧損 7.05 億港元。

與此同時,新昌集團手上的資金愈發緊張,2016 年 -2018 年上半年,該公司現金及銀行存款分別為 10.39 億港元、11.79 億港元、4.12 億港元。

債務攀升、連年虧損、資金緊缺,潛藏多年的問題在 2018 年集中爆發,引發一系列債務違約,清盤呈請。

在 2018 年票據違約之前,新昌集團曾經尋求保利置業、佳兆業的援助,但均以失敗告終。2018 年 9 月份出售六個項目 51% 股權予北控城開的協議,據稱在 2018 年 12 月 5 日訂立了第一期合作總協議,但在正式出售之前,新昌集團已經先被提出清盤呈請。

鑑於新昌集團目前的財務情況,以及所持項目的開發前景,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新昌集團收到的四項清盤呈請被撤回的可能性並不大。若如此,將意味著 80 歲的新昌營造永遠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