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砥礪奮進,陸軍指揮學院英才輩出

原標題:賡續紅色血脈 哺育打仗英才,陸軍指揮學院走過80年風雨歷程

80年砥礪奮進,陸軍指揮學院英才輩出

李大華、何娟報道:從抗戰時期“放下槍就上課”的“馬背學校”,到今天的 “哺將育英”之城,歷經硝煙戰火洗禮、曾數移校址幾易校名的陸軍指揮學院,今年11月26日迎來了80華誕。學院隆重舉辦“不忘實心、砥礪奮進”陸指風采人物頒獎典禮,曾經在學院學習工作過的老領導、老校友及6個老校址的地方領導濟濟一堂,撫今追昔,不忘初心,共話未來。

陸軍指揮學院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中級合成指揮院校,創立於1938年。從當年的新四軍遊擊支隊隨營學校、抗大四分校、雪楓軍政大學等一直到今天,我軍著名將帥彭雪楓、張雲逸、陳毅、粟裕、陳賡、宋時輪、楊勇、張愛萍、張宗遜、餘立金、廖漢生、王新亭、劉浩天、張震、陳炳德等先後擔任過學院領導。

8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陸軍指揮學院在曲折中發展壯大,在我軍院校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先後為我軍培養了20萬餘名軍政指揮員和地方領導幹部。據不完全統計,我軍1000多名高級將領曾在學院學習深造,張萬年、遲浩田、傅全有、吳銓敘、徐惠滋、朱敦法、巴忠倓等領導同志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80年來,學院始終堅持軍隊院校“姓軍為戰”的辦學宗旨、“聚焦實戰、服務部隊”的辦學理念、“能力為本、質量為先”的教學理念、“創新驅動、引領轉型”的發展理念和“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合作理念,以培養高素質新型指揮人才為己任,努力為履行我軍歷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目前,學院已經是一所擁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1所博士後科技工作站、5個軍事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軍事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9個專業實驗室的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和軍隊“2110”重點建設院校。其中,合同戰術學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軍事戰略、軍種作戰學、軍事訓練學被確定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點。

瞄準世界一流軍校標準,全面推進院校轉型建設。進入改革強軍新時代,為履行我軍歷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學院全力造就軍政兼優的新型陸軍中級指揮人才,努力建設成為在國際國內軍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一流軍種指揮院校。學院率先在全軍掀起了智能化戰爭、陸戰場制勝機理研究熱潮,積極構建軍事院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紮實推動作戰指揮教學體系創新發展、率先探索依託院校組織部隊首長機關指揮對抗演練新路,積極為推動陸軍發展轉型貢獻才智。圍繞“著力破解指揮員‘五個不會’”與“培養適應新型陸軍建設發展需要的中級指揮人才”等重大現實課題,學院積極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模型,全面構建“適應新時代備戰打仗要求的新型陸軍中級指揮教學體系”,取得的“中級任職教育院校‘內聚外聯式’教學實踐探索”“基於指揮能力生成的作戰指揮教學模式改革”等教學改革成果,得到軍委與陸軍機關肯定,並在全軍院校推廣。

陸軍指揮學院還是我軍對外開放的窗口,每年都有許多外國軍事代表團來院參觀訪問。1986年以來,先後接待了美、英、俄羅斯等95個國家380批3330多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軍軍官和駐華武官來院參觀訪問。現在,學院每年還承擔50多個國家、近百名外軍留學生的培訓任務。從1957年開始承擔對外培訓任務以來,先後為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118個國家培養5600多名軍事留學生。許多學員學成回國後在本國軍隊和國防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的還走上國家和軍隊的重要領導崗位,其中6位成為總統、1位成為代總統。為我軍軍事友好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讚。這些留學生不管身居何職,身在何方,但都時時惦記著母校,時時以母校為榮。我國領導人出訪非洲,所到之處經常受到該院畢業留學生的熱烈歡迎,有的佩戴著校徽迎接中國的貴賓,有的自豪地用陸軍指揮學院的學員身份介紹自己。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卡比拉就任總統後,出訪的首站就是中國。他還並專程來到南京,參觀訪問母校。看到母校的變化和發展,他欣喜萬分。參觀訪問結束後,卡比拉總統還親筆題詞,盛讚母校對他的教育和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