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創則已 創則必成” 滁州“創森”

——從“環滁皆山也”到“讓城市坐落森林之中”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

“設計一個夢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個活生生的城市則煞費思量。”——簡·雅各布斯—;建造一個活生生的“國家森林城市”,則要更加“煞費思量”。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滁州思量後卻知難而上,在榮獲了“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等一大批國字號招牌後,又把眼光盯在“國家森林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上。“創森”能為我市帶來什麼

地點:深圳,時間:10月15日。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在這裡舉行。本次座談會規格很高,由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牽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等共同主辦。本次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了北京市平谷區等27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至此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到165個。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蕪湖作為今年安徽省唯一受表彰城市,會上得到“國家森林城市”授牌。從2012年10月起,6年來,安徽已有池州、合肥、安慶、黃山、宣城、六安、蕪湖等7市“創森”成功,躋身於“國家森林城市”之列。而淮南、滁州、宿州、馬鞍山等市也已加入“創森”行列,全省一半以上的地市已經或正在奔走在“創森”的路上。

滁州,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祥地,30多年前,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大包乾”,打響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槍。“勇於改革,敢為人先”,已是滁州這座城的金字名片。今天,看到兄弟城市蕪湖在“創森”的路上走在自己的前面,內心一定是大有觸動的。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有觸動通常會有行動。地點:滁州,時間:11月15日,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動員大會在滁州召開。會議的核心議題是,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打造生態文明“滁州樣板”的重要抓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全市必須以志在必得的信心抓“創森”,做到不創則已、創則必成。

“不創則已、創則必成。”這一句,鏗鏘有力;這一句,志在必得。滁州接力深圳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之後隨即召開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動員大會,“創森”急切之心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回溯到2015年4月,我市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提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申請,並於同年得到國家林業局同意開展創建工作的覆函。2016年,滁州市正式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目前我市的“創森”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打造“美麗滁州、綠色滁州、生態滁州”,成為我市“創森”工作的主旋律。

發展城市森林,身邊增綠,生活添景,不僅是城市創森的基本內容,也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森林已成為現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標誌。

我市“創森”具體優勢點在哪裡?

滁州“創森”比較有底氣,天然林業資源自古豐富。江淮分水嶺嶺尾涵蓋滁州全境,我市境內目前擁有五家國家級森林公園,山川之峻秀,城郭之宏麗,為一方名郡之地。截至2017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6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5%,這些都為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下好底子。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滁州“創森”比較有運氣,趕上政策資源的好時代。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安徽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以長江一線為“發展軸”、合肥和蕪湖為“雙核”、滁州和宣城為“兩翼”的“一軸雙核兩翼”產業佈局,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滁州市作為皖江城市帶的重要一翼,森林城市的建設將大大促進皖江森林城市群的建設和發展。滁州“創森”比較有行動。依託天然底氣與時來大勢,《安徽省滁州市國森林城市總體規劃(2017-2026)》隨即出臺,該規劃精準鎖定我市“創森”的五大意義:一是打造江淮分水嶺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皖江國家森林城市群;二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轉型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有效效徑;三是彰顯生態文化特色,建設美麗滁州、綠色滁州、生態滁州;四是實現林業增綠增效,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五是推進滁州文明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我市此次“創森”,是從滁州城區、郊區和鄉村統籌規劃的全市總動員行動,既是城市和鄉村人民共同的願望,也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時代要求,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促進城鄉統籌建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我市現代農業產業科學化體系。至此,“創森”於我市,不但必須,而且必然;因此,從我做起,從“林”開始,也成了每一位滁州人的義不容辭。

“創森”之經遍及海內外

如果說街道與人行道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那麼,森林覆蓋率則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器與冷暖調節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是城市綠化美化的需要,更是保障城市生態安全以及周邊地區農業生產安全、影響陸地生態系統整體生態的功能閥。據聯合國相關資料顯示,1990年全世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只有14%,進入21世紀後,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

目前,我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僅為37.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只有13.7平方米,遠低於聯合國提出的60平方米的最佳人居環境標準。據測算,到2035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將達10億人,城鎮生態需求與生態壓力將面臨巨大負荷。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為了緩解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增加城市化地區的森林、樹木覆蓋率,充分發揮森林和樹木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要功能,都不約而同地把“創森”視為現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

森林城市的提法最早源於美國和加拿大。1962年,美國肯尼迪政府在戶外娛樂資源調查中,首先使用“森林城市”這一名詞。而歐洲一些國家,像德國、芬蘭等國家森林資源豐富,各城市中綠化率幾乎50%以上。

莫斯科、溫哥華、多倫多、華盛頓、波特蘭等城市,從郊區到市區,綠色是城市的主色調。市區內既有大面積森林公園,也有寬闊的沿街綠化帶把城鎮內各類公共綠地有機連接,在整體上構成一個森林環境。他們的森林與城市的關係不是城市中分佈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顯然,這些國外“創森”經起點比較高,我市對此還存在著仰視的距離,而國內的則接地氣得多。

貴陽,作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高原特色現代化都市。貴陽的“創森”,在建設之初就堅守綠色環保、生態發展的雙核設計理念不動搖。早在上個世紀,貴陽就通過環城林帶等生態工程的建設,推動城市擴綠,建成了第一條環城林帶;進入21世紀,貴陽又全力建設各條環城林帶,兩條環成林帶的森林面積達到了242萬7千多畝。在森林城市建設上,貴陽將一些低效農業改造成高效進口林,讓老百姓參與入股,藉此完成城市森林覆蓋率與百姓收入的雙提升。

池州則是我省第一個成功“創森”的城市。池州依託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電商交易平臺,以森林旅遊為突破口,把森林旅遊同休閒養生、產業發展、特色文化、脫貧攻堅等統一起來,兼顧生態、生產、生活,統籌山水、物產、文化,融合一產、二產、三產,讓森林旅遊成為產業支撐,讓森林旅遊成為文化品牌,讓森林旅遊成為致富途徑,統籌推進了森林建設與旅遊發展相互融合。

蕪湖“創森”成功歸納起來有三個關鍵詞:一是直奔達標,二是綠化增景,三是興林富民。經過三年的努力,蕪湖“創森”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城市綠化覆蓋率42.46%,人均公園綠地16.85平方米;創建省級森林城市2個、省級森林城鎮38個、森林村莊376個,建成森林長廊示範段455公里。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我市要成就“創森”工程,有兩個關卡要打通:一要在市域內建設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二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江淮綠色門戶,醉美山水亭城”,構築皖東地區江淮分水嶺上的綠色生態屏障體系。因此,“鄰居”池州、蕪湖與貴陽“創森”的成功經驗,可以借來取長補短。“拿來主義”即便在今天也並不過時。如果把千年之前歐陽修的“環滁皆山也”理解成讓“森林包圍城市”的話,而今,“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就是讓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這也是我市當下的“創森”主目標。

“不创则已 创则必成” 滁州“创森”

我市的“創森”工程,一要保證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針不變動;二要注重視覺效果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注重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三轉變”的發展觀不走樣。這樣“創森”之樹,必掛碩碩善果。“好山好水好空氣,森林讓滁州更美麗”,如此美好城市之景,不久將必然近在身邊,綠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