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茅威涛后来当了团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她曾经在电视新闻中说,要把浙江小百花的戏定位成“城市越剧”,全年的演出计划中,七成是城市,两成是农村,一成是国外演出。在这个理念指导下,《藏》横空出世,又一次引来争议。不过,这次争议不像《寒情》那样尖锐,支持者说是新概念越剧,反对者的主要意见是,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一些。后来一改再改,《藏》变成了《藏书之家》,但,故事的逻辑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有些资深戏迷认为还是不顺。

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左为洪瑛,右为茅威涛

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董柯娣饰演孙知府,茅威涛饰演范容

后来,新版《梁祝》横空出世,可以说是大获成功。首先,这个戏让老茅拿到了梅花大奖;其次,这个戏让老茅夫妻档终于有了一个让大部分观众认可的作品;再次,这个戏犹如当年的《西厢记》,引领舞美的革新;第四,“城市越剧”的观念被证实不太行得通,而新版《梁祝》,披着城市越剧的包装,还能下乡巡回演出。所以,这个戏确实是一举多得,也给老茅找了一个台阶,开始对外宣传“我们要重视农村越剧市场”。

这个戏能令我接受,但是,“十八相送喽”这句话,让我瞬间出戏,以百分之一秒的速度,从一个正面“猫咪”,变成一个对立派。我真的不能接受角色突然跳出戏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一个先知式的提示。这场戏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十八相送,可是,一定需要这么设计么?想不通。

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新版梁祝

此后茅威涛又整了一个《江南好人》,做足了宣传文章。这戏在浙江省戏剧节中排名第四,在中国戏剧节中排名最末,是浙江小百花参加全国各种赛事最差的一次成绩。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戏在台州这个戏窝演出的时候,被老年观众骂得很惨。无意中我在网上找到了全剧,非常清晰,估计是为了参赛而录的。看了以后,我觉得这个戏其实还不错。如果你当它是个传统越剧,那你当然会失望;如果你当它是个越剧音乐神话电影,就会觉得挺好玩的。我历来不喜欢看角色很少的戏,《江南好人》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愿望。

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江南好人剧照

如果说不足或硬伤的话,沈黛这个角色不应该由老茅来演,陈辉玲个子太小,演不了那个势利小人。老茅的腰肢太硬,怎么看怎么不像旧社会江南女子;而且旦角唱腔实在难听,没有一点越剧流派的味道。如果一定要在浙百团里面找一个演员,我觉得,李霄雯倒是蛮适合演沈黛,她个头高挑,鹅蛋脸,嗓音甜美,反串一下小旦,唱个傅派或吕派,没有多大问题。

如果没有茅威涛,越剧会不会寂寞?(二)

二泉映月剧照

我以为老茅可以歇歇,不想她接着又弄了个《二泉映月》。对于她演阿炳,我一直心存疑虑,她该以什么形象来演,又不至于让观众反感这个角色是个道士出身的呢?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上,老茅的亮相打消了我的疑虑。年轻阿炳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寒碜,而是借鉴了古装戏的一些服化手法,让他看起来非常潇洒,意气风发。这部戏没有被观众骂,但,赞誉声不是很高。第一场中,阿炳的人物定位是个“金嗓子”,而实际上,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男中音;阿炳后来放纵自己,却因为醍醐灌顶,心中有了妈妈的形象,突然就变好了,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还有,阿炳的爹前面冒出来和儿子吵了一架,后面就再也不出现了,那么,这个爹是否一定要冒出来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削减了观众的评分。(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