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營養與飼料搭配

自然好魚管家資訊:

1 觀賞魚的含義及分類

觀賞魚原先是家庭庭院居室的一個觀賞角落,起名裝飾性用魚。隨著科技的進步、水族館事業的興起,觀賞領域不斷擴展,品種也有所發展。於是,人們把那些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豔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統稱為觀賞魚。

觀賞魚營養與飼料搭配

目前,世界上觀賞魚有幾萬種,其中可飼養的約有1 600多種,而且大量變種和新種還在不斷出現。觀賞魚大體由3大品系組成,即溫帶淡水觀賞魚、熱帶淡水觀賞魚和熱帶海水觀賞魚。

溫帶淡水觀賞魚主要有紅鯽魚、中國金魚、日本錦鯉等。熱帶淡水觀賞魚主要來自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中,他們分佈地域極廣,品種繁多,大小不等,體形特性各異,顏色五彩斑斕,非常美麗。海水觀賞魚主要來自於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品種多、體型怪異,體表色彩豐富,極富變化,善於藏匿,具有一種原始、古樸、神秘的自然美。熱帶海水觀賞魚是全世界最具發展潛力和前途的觀賞魚類,代表了未來觀賞魚的發展方向。熱帶海水觀賞魚由30多科組成,較常見的品種有雀鯛科、蝶魚科、棘蝶魚科、粗皮鯛科等。熱帶海水觀賞魚顏色特別鮮豔、體表花紋豐富。有的體色可任意變化,有的體形善於模仿,林林總總,千奇百怪,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觀賞魚的營養特點

觀賞魚的營養特點不同於食用魚,他著重於健康與豔麗。但是觀賞魚飼料的營養與食用魚飼料一樣,都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如果缺少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營養素,或營養物質供給不均衡,魚就會出現相應的營養缺乏症狀,進而會引起嚴重的疾病。

2.1 蛋白質

國內未見對觀賞魚蛋白質需要量的研究報道。確定觀賞魚飼料的蛋白質需要量的主要依據,首先是對觀賞魚傳統天然飼料蛋白質含量進行分析;其次是參考從國外進口的各種觀賞魚飼料產品說明的蛋白質含量;最後通過蛋白質水平效應的飼養試驗,來確定觀賞魚蛋白質需要量。據報道,肉食性或偏肉食性觀賞魚需要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在40%以上;雜食性觀賞魚35%左右即可;偏素食性觀賞魚由於其腸道較長可讓食物儲藏較久,蛋白質含量可低些,約30%左右適當。肉食性或偏肉食性觀賞魚較喜歡動物性蛋白質,偏素食性觀賞魚較喜歡植物性蛋白質,雜食性觀賞魚兩種混合即可。

2.2 脂肪

脂肪是觀賞魚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觀賞魚飼料內應含充分的ω-3、ω-6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平常可蓄積於皮下脂肪使體表光澤更具細膩感。

2. 3礦物質

礦物質大部分為骨骼構成成分,一部分為血球或酶的成分,更有參與酶作用時之必須因子或滲透壓的調節等。觀賞魚飼料中的礦物質可提高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促進魚體骨骼肌肉等組織的生長,提高食慾、增進魚體健康及生長。

2.4 維生素

維生素對觀賞魚魚體來說要求不多,但他卻是保證魚體健康,維持動物體的代謝和正常生理機能,有著及其重要作用且不能為其他營養物質所替代的重要物質。

2.5碳水化合物......

一般來說,魚類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較其他動物低。其中,澱粉是較容易消化的物質,纖維素卻不易消化,但對腸道的蠕動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雜食性或偏素食性魚類,其纖維素的含量是不可或缺的。但偏肉食性魚類就不適用含高纖維的食物。

3 觀賞魚飼料的配製

觀賞魚與食用魚一樣,需要全面而均衡的營養素。不同的是觀賞魚著重於健康與色彩;食用魚著重於成長速度與飼料效率。餌料可分為天然餌料和人工合成餌料兩種。天然餌料營養全面,易於消化,尤其利於性腺的發育。常見的天然餌料有水蚤、水蚯蚓、草履蟲、孑孓等動物性餌料以及鮮嫩蔬菜、蕪萍等植物性餌料,可人工培養或野外採集獲得。人工合成餌料是根據觀賞魚各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高質量的人工餌料可以完全替代天然餌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