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充氧的小常識

自然好魚管家資訊:

近日,有些魚友因對充氧的認識不足,導致建缸失敗甚至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為使魚友能對這一環節有足夠的重視,談談我的認識,就算拋磚引玉,觀點偏頗不當之處請站長和版主及各位魚友斧正。

氧氣是魚類及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熱帶魚通過鰓吸收水中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一般的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的溶解氧,可供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因此,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不僅關係到魚的生存,而且影響到魚的攝食、成長及生態環境的平衡穩定,也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水中的溶氧

溶解於水中的氧氣的多少,即為水的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ppm)"來表示。溶氧是指溶解於水體之中、分子狀態的氧。水體中的生物.水中的溶氧進行呼吸作用。( 椐統計.在20℃、一大氣壓時,純水中的溶氧約9 ppm。)

魚缸充氧的小常識

二、氧氣的來源

1、生物增氧

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釋放出的氧氣,水生植物的盛衰對水體溶氧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草缸的溶氧量高於裸缸。

2、機械增氧

通過氣泵、潛水泵等形式強制充氧。氣泵強制充氧是我們主要的供氧途徑。

3、換水增氧

更換新水可提高溶氧量,以及在換水得過程中水流經過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4、空氣中的氧氣的直接溶入

空氣溶入水體中的速度與大氣壓、水溫、鹽度、水流、氣流等有關。大氣壓高,氧氣溶入水體中的速度快,流水的溶氧量一般比靜水的高。

5、化學增氧

加入化學藥品增氧,多用於乏氧時的急救。目前使用的化學增氧劑主要有過氧化鈣、過氧化氫和過氧二硫銨等。

三、溶氧量對魚的影響

溶氧量是影響魚兒攝食量及飼料食入後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長速度、餌料係數高低的重要因素。水中溶氧量低,魚兒食慾下降,甚至拒食,即使食入飼料,也會造成消化吸收率低下、生長速度減緩、飼料利用率降低的狀況。魚類在溶氧3.0 ppm時的飼料利用率,要比4.0ppm時減少一倍。魚類在水中溶氧量達到4.5ppm以上時,魚的食慾增強極為明顯,達到5ppm以上時,飼料利用率達到最佳數值。有人研究表明:當水中溶氧量從7.6ppm下降到3.1ppm時,飼料利用率降低5.6倍、生長速度降低9倍至10倍。熱帶觀賞魚要求水中溶解氧含量7ppm以上,如果水中溶解氧降到5ppm時,魚就會“浮頭”,這時如不採取措施,魚就有被窒息死亡的危險。魚單位體重的耗氧量隨魚體增大而減少,單個魚的耗氧量則隨魚體的增大而增加。隨水溫的增高,魚類新陳代謝旺盛,魚的耗氧量也高。魚的採食量越大,耗氧量也越高。為使魚迅速生長,保證水中高溶氧是極其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當池水中溶氧量過飽 和度達150%以上,溶氧量達14.4ppm以上時,易引起魚類氣泡病。此情況在常溫常壓下我想它不易發生,常壓下過多的溶氧會自動從水面逃逸。

四、影響溶氧量的因素

1、生化因素

水生物的數量過多和密度過大及飼料殘渣過多等都會使水體富營養化,有機物含量增高,水體的溶氧量下降。

2、物理因素

水的溶氧量受水溫、氣壓、鹽度等因素的影響。水的溶氧量與水溫、鹽度成反比,溫度增高則溶氧量降低,鹽度越高,溶氧越低,反之則溶氧高。水的溶氧量與氣體的壓力成正比,水面上氧的分壓愈大則溶氧量愈大。我們用氣泵給魚缸供氧時,水面越深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同時水泡越小與水體接觸的相對面積越大,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

( 有報道.磁化水可提高溶氧量,最大能增加溶氧量270% ),可能於磁化後的水分子鏈縮短,分子間的空隙增多有關,看來磁化水不僅能夠活化水體對增加溶氧量也大有裨益。

我是自然好魚管家,更多觀賞魚的養殖知識敬請各位關注我的魚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