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說起唐朝皇室的開放,我們一般會拿兩件事作為佐證,其一是唐高宗李治娶了繼母武則天,其二是唐玄宗李隆基娶了兒媳楊玉環。而且,這種頻繁發生在李唐王朝裡的不倫畸戀不但是我們俗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歷史學家和國學大師們研究的對象。比如,被譽為“300年來最博學之人”的陳寅恪先生,他就詳細考證過楊貴妃是否為“處子入宮”的問題。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作為學界泰斗,陳寅恪竟然花大功夫去考證楊貴妃的第一次到底給了誰,這讓很多人覺得他的“格調低下”,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同為清華鉅子的錢鍾書。錢鍾書曾多次批評陳寅恪,說他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考證楊貴妃是否以“處子入宮”一節太“微不足道”,言辭中飽含不屑。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那麼,陳寅恪為什麼要考證楊貴妃是不是處子的問題?他真的是格調低下或譁眾取寵嗎?

清朝學者朱彝尊曾就同一件事做過考證,他的核心觀點是,楊玉環曾嫁給過壽王李瑁(唐玄宗第十八子)不假,但是他倆還沒來得及有實質性關係,楊玉環就被送進了道觀清修,所以唐玄宗娶的這個兒媳婦其實還是處子之身。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陳寅恪先生在他著作《元白詩箋證稿》中對朱彝尊的觀點進行了反駁,並且考證更加詳細完整。陳寅恪先生考證的結論是,楊玉環在入宮之前,與壽王李瑁至少已經成婚兩年,而按照唐朝親王娶親的禮儀,迎親當日就要“同牢”,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同房。所以楊玉環不可能是處子入宮。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陳寅恪做此研究的目的自然不只是為了反駁朱彝尊,而是要通過此事說明李唐王朝確實是思想開放,而這種開放是純漢人絕對無法接受的,究其根本原因,則是胡漢混血帶來的貞潔觀念的徹底轉變。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這就涉及到陳寅恪先生的另一個研究——李唐皇室其實不是純種漢人,而是嚴重鮮卑化的漢人。按照唐高祖李淵自己的說法,他是西涼王李皓的後代,暫且假定李氏父族是純種漢人。但是,李源的母親獨孤氏、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原鮮卑姓:紇豆陵)、以及李治的母親長孫皇后等全都是鮮卑女子,所以李唐皇室實際上是“有胡人血統的漢人”,而且至少在初唐時期,鮮卑血統是遠遠多於漢族血統的。


陳寅恪考證楊貴妃第一次給了誰是否“格調低下”?考證結論如何?


所以,李唐皇室的貞操觀、婚姻觀、價值觀等與純種漢人不同也是情理之中的。既然唐高祖可以染指父親的女人,唐玄宗可以染指兒子的女人,並且並不在乎她們是否為處子,照樣立為皇后和貴妃,那麼在皇室的這種表率下,整個李唐王朝自然也是民風開放了。這才是陳寅恪先生真正想說明的,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楊玉環的初夜給了誰,而是李唐皇室的貞操觀、婚姻觀、價值觀,乃至血統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