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和睦!芒市三臺山姚臘注一家的甜蜜新生活

冬天的芒市三臺山鄉允欠村,依舊滿目青翠,溫暖的陽光傾瀉在這片紅土地上,灑在村民姚臘注家的門前,釘在堂屋門口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戶”牌子熠熠生輝。

今年43歲的姚臘注,是土生土長的三臺山鄉允欠村三組人、地地道道的德昂族,而他的妻子段改娣則是來自芒市江東鄉的漢族媳婦。姚臘注家是允欠村三組裡最先跟漢族通婚的德昂族家庭,兩個民族在語言、風俗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成了擺在姚臘注和段改娣面前的首要困難。

团结和睦!芒市三台山姚腊注一家的甜蜜新生活

德昂族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及生活習慣,而打小在漢族寨子里長大的段改娣也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習慣。語言、習慣的不同並沒有給兩人帶來矛盾,秉持著相持一生的願望,自結婚伊始,兩人就約定要相互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上相互適應、謙讓。同時,兩個人為了彼此,也在悄然改變著自己。段改娣通過不斷的學習,說起了德昂話,做起了德昂菜,把寨子裡的風俗習慣記在心裡,為她融入德昂族群眾中、瞭解德昂族文化、發展生產生活、帶動村寨群眾發展產業打下了基礎。

遇到節慶活動,夫妻倆邀約著一起去參加。除了德昂族的澆花節、燒白柴等節日,還會過好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漢族節日。當鄰近的允欠一、二組組織過景頗族一年一度的目瑙縱歌節時,夫妻倆又高高興興地穿上景頗族盛裝去參加,同唱迎賓曲,同跳目瑙縱歌。每一次,目瑙場上、伙房裡,都少不了段改娣的身影。慢慢地,段改娣從一個外來媳婦漸漸變成了寨子裡的一名德昂好媳婦。

原來的允欠村飲水困難、遠離田地,生產發展困難。2002年,鎮黨委、政府組織姚臘注、段改娣家所在的允欠三組實施易地搬遷,從遠離生產區、道路交通不便、缺水缺電的老寨搬遷到交通便利、生產生活條件優越的新寨。

在姚臘注父親和妻子段改娣的強烈支持下,姚臘注一家成為首先響應號召的第一家搬遷戶。

回憶起這件事,姚臘注說,當時寨子裡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搬,父親當時是村主任,決定帶頭第一家搬下去。妻子段改娣也有很強的搬遷意願,很支持父親帶頭搬遷。搬遷後,經過幾年的生產生活實踐,姚臘注感慨道,現在回想起來才深刻理解了父親和妻子的決定是如此正確。如果不搬遷,就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好的生活。

現在,姚臘注一家有林地10畝、旱地103畝、水田6畝,種植堅果100畝、養牛4頭、豬存欄22頭。

而甜蜜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以前受傳統產業發展思路限制,允欠村接觸外界較少,發展思路不寬,主動發展意識不強,更別提能夠利用科學技術發展產業。自從段改娣與姚臘注結婚後,段改娣就想著要改變寨子裡傳統的玉米、水稻種植方式。為此,段改娣常常給姚臘注念“發展產業經”。經過夫妻倆商量,2002年,一家人開始種甘蔗30畝,養母豬2頭,第二年收入就達到2萬元。2008年,一家人又開始種植香蕉20畝,實現年收入4萬元。2012年,段改娣看到堅果發展的前景,在允欠村很少有人種植的情況下,姚臘注一家率先開始種植堅果,先後種下100畝,現在已經開始部分投產。2016年,一家子又養起了2000只雞,2017年又養了4頭牛,生豬存欄數達到了22頭,實現了年收入6萬多元。同時,隨著堅果投產面積還在不斷增加,全家的收入也日益水漲船高。

团结和睦!芒市三台山姚腊注一家的甜蜜新生活

近幾年來,姚臘注一家通過科學種植養殖,實現了經濟收入的穩定增長。同時,人畜分離飼養、家庭電器使用也給這個山村小家的環境衛生帶來了徹底的改變。

姚臘注一家的發展變化,也為村寨和周邊其他各民族兄弟姐妹樹立了積極的榜樣。現在,有更多的人像姚臘注、段改娣一家那樣,走上了發展致富之路。

德宏團結報記者 寸超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Hi德宏,獲取更多新聞資訊!

審核 郭 晶 劉曉燕

团结和睦!芒市三台山姚腊注一家的甜蜜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