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勤儉善良不抱怨不抗拒,上天不會虧待你的,就算你這輩子沒享受福報,你的子孫後代也會的。

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李奶奶是鄰村嫁過來的,生了3個兒子1個閨女,老兩口省吃儉用給大兒子還有二兒子娶了媳婦後,李爺爺就撒手人寰了。老三還在上高中,閨女在上初中。

沒有了收入來源的李奶奶,沒有選擇改嫁再找一個臂膀靠,而是自己做了兒女們的臂膀,自己種地,自己挑水。一年用一斤植物油,孩子們不在的時候,做飯根本不用油。孩子們回來了,才加一點油。一年之中只會在過年的時候買上一斤肉,這一斤肉也是切成小塊,10幾回才可以吃完。

三兒子靠上大學當時雖然不用花學費,可是日用,衣服,吃飯還得花錢。小女兒也上高中了,兩個孩子去外地上學路費對她來說也很難。

上大學的三兒子穿的還是補補丁的衣服,小女兒基本就沒買過衣服,穿的都是哥哥們剩下的衣服,穿的不合身,就自己改。

自己種地賣糧食不夠孩子們用,夏天農閒就到深山裡挖藥材,捉酸棗,其他人家收完秋,就去地裡拾麥穗,扒拉玉米。冬天就去砍柴,賣柴。

孩子們放假了在家裡除了學習,就是地裡山裡和母親幹農活,砍柴。除了大年初一。

老三大學畢業後,掙了錢就先供妹妹上學,妹妹大學畢業了才結婚成家。

等小女兒大學畢業了,李奶奶才不用那麼辛苦,一年兒女買回來的東西,給她的錢也足夠用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可是李奶奶不幹點活,就不自在,還是想種地,成了中學校長的老三,想接母親去他家享福,李奶奶去了沒半個月就回來了,一是不想給孩子添麻煩,二來媳婦對自己雖好,可感覺自己和人家就不是一路的。三來,實在閒的沒事幹,做飯吧,清湯寡水,孫子都不吃,打掃衛生吧,農村人潑辣馬虎也弄不精細,兒媳雖沒明說,兒子卻讓她啥也不用幹了,我們自己來,你好好享福就行了。李奶媽明白過來了,自己已經不被兒女需要了。這種感覺是悲還是喜,一時間說不清楚。

李奶奶還是回到了老家。我小的時候,和小夥伴,老去他家玩,去了都給孩子們很多好吃的,從來都是笑眯眯的和藹樣,孩子們都很喜歡她,有的調皮的孩子打碎了她的碗碟,她也不會責備。

從來不見她和別人爭吵,有一次她大媳婦說她不公平,全把好的給了老三。她們家老大什麼也沒有,指著她的鼻子罵。她也沒發火爭吵,不強詞辯解。其實大兒子結婚蓋房已經費了老兩口半條命,二兒子結婚已經把老二口整條命搭上了。李爺爺為給二兒子掙彩禮錢,還有蓋房子借的錢。在外面沒日沒夜地幹活,身體早就被掏空了,一身傷病,要不也不會那麼早逝去。

後來她大兒子在縣城做工,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了一罐大洋,大概有100多個。他沒有據為己有,而是把大洋交給了東家。東家是副縣長,打算把大洋分他一半,他沒有要。這個當官的見慣了爾虞我詐,從沒見過還有這樣的老實人。就給他安排進了政府部門,還給他轉成正式工。他退休了,又讓他兒子接了他的班。日子是越過越好,他兒子還娶了縣城富商的閨女,羨煞村裡人。

二兒子雖然沒什麼奇遇,本本分分一個人,他的兩個兒子卻很爭氣,大兒子是村裡第一個有了卡車的,娶了本村最美的姑娘,二兒子在市區開了個小飯店,娶了一個給他打工的服務員,夫妻兩人起早摸黑,誠信經營,現在在市區也買房了。

三兒子的孩子更有成就,考上了研究生,在科研所搞研發那。

小女兒的孩子上了博士,現在在美國深造那。

李奶奶吃了一輩子苦,沒享過幾天福,可是從來勤儉善良,不抱怨不抗拒。沒有因為生活貧困而抱怨,沒有因為男人沒了感覺命運不公而抗拒妥協,用自己單薄的臂彎,為兒女撐起了一片天。

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去年她去世了,幾個兒子哭的稀里嘩啦,我也忍不住哭了,她的窩子還是幾十年的老樣子,有個新的電視機,基本也不看,女兒買的幾床新被子,她自己從不蓋,她的兒孫們回來,她才拿出來給他們蓋。

李奶奶出殯的時候,甚是熱鬧,汽車排滿了整個村子,花圈從院子裡蔓延到大街上,席位家裡,鄰居放不下,也是擺到了大街上。

李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算你這輩子不好,子孫輩必定會好。

生活對很多人都是不公平的,只要勤儉善良,不抱怨不抗拒,勇於把命運發給你險球扣回去,不摒棄做人的底線,與人為善,自力更生,上天也會垂青你的,必然會有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