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如何形成地壳的:研究人员发现可能和远古的小行星撞击有关

近日,科学家揭示了大陆如何产生的谜团。他们表示在38亿多年前一个被称为冥古宙的时期,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表岩石都是玄武岩,而小行星的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进而形成巨大的的熔岩池。而这就是形成大陆的重要原因。

一位来自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地质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你想要了解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看看月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大型陨石坑。”

地球是如何形成地壳的:研究人员发现可能和远古的小行星撞击有关

然而,研究人员仍然对这些古老的、巨大的熔融板块是如何成为“原大陆”的感到困惑。一种学说认为,在冷却过程中,它们可能已经结晶成类似的岩石,而小行星则没有发挥作用。另一种学说则认为,这些板块可能经历大规模的化学变化,产生分层的岩浆侵入,例如南非的布什维尔德复合体。在这种情况下,小行星的撞击可能对早期地壳地壳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球是如何形成地壳的:研究人员发现可能和远古的小行星撞击有关

通过研究加拿大萨德伯里火成岩复合体对熔融层的撞击,研究人员发现,远古的小行星撞击能够从早期的地球玄武岩地壳中产生各种岩石类型。而这次的撞击产生了5公里厚的过热熔体并使得地壳表面更富含硅。碳化硅是地球上最大的、暴露最好的、可接近的小行星撞击熔体的一种物质,它是18.5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目前它显示出一种引人注目的岩浆地层并形有不同层次的火成岩。

可以肯定的是,早期地球和其他更古老更原始的类地行星发生撞击后的熔化层也经历过近地表、大体积的分化,从而产生成分分层的天体。研究人员对此还补充道;“地壳在成分上的分层会逐渐使其从底部向地球表面演化。”

与之相类似的是一个名叫克诺兰的超级大陆,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陆,形成于大约27亿年前。

地球是如何形成地壳的:研究人员发现可能和远古的小行星撞击有关

在克诺兰形成之前,这颗年轻的星球是一个充满甲烷的水世界。这意味着喜氧细菌只能通过海底的微小通风口聚集,当新的陆地出现时,部分海底被推到水面。只在水中繁殖的简单细菌被更复杂的藻类、植物和真菌所取代。于是,主要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气被泵入空气中。当大气变化将大量的游离氧带入空气中时,这可能导致了巨大的氧化事件。导致了克诺兰大约在3亿年前解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