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行?賣房來湊!25家上市公司急售40億房產

業績不夠,賣房來湊。

相比往年,如今這波上市公司賣房潮更加來勢洶洶,不僅賣房上市公司家數創新高,其中不乏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產;而且賣房主角更加廣泛,連券商這種“不差錢公司”也加入了賣房大軍。

收入不行?賣房來湊!25家上市公司急售40億房產

據“鎂刻地產”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通過賣房粉飾報表的上市公司已超過25家,金額近40億元。從億翰智庫此前發佈的上市房企營收排行榜看,40億元的金額,幾乎相當於華聯控股、珠江實業等百強房企的全年營收。

記者統計後發現,中原證券、華西證券、國元證券這三家券商出售的房產,評估值合計已高達9.36億元。尤其是華西證券,竟然將剛剛竣工的房產出售。

營收下滑、裁員降薪、市場慘淡……“靠天吃飯”的證券行業在2018年經歷了一場嚴酷寒冬。按照相關券商發佈的公告,出售資產的目的是為了“補血”和優化資產結構。所謂“補血”,無非是補充流動資金和週轉資金。

“鎂刻地產”記者發現,據Choice,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原證券、華西證券、國元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分別是2.9億元、5.8億元、3.8億元。

而對有些上市公司來說,只需出手幾套房,便可扭虧為盈,財務報表即刻“改頭換面”。

收入不行?賣房來湊!25家上市公司急售40億房產

三變科技,為了扭轉2018年前三季度4491萬元的虧損,急吼吼地出手了五處房產,一個月無人問津之後,便主動降價250萬元大促銷。但即使是這樣,三變科技依然有錢可掙。比如,其在北京宣武區的房子,514萬元買入,現在已經漲到了近2000萬元,一轉手就是1000多萬元利潤,公司經營多久才能達到?

一個細節是,三變科技當時掛出的9套房產,總評估值為4524.78萬元,恰好彌補其2018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虧損。

就像此前某新三板公司老闆刷屏的那句話:“幾年前,賣房創業,現在公司剛剛盈利,而我卻買不起房了。”

再如這家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企業,面對房價的高歌猛進,上海新梅(現ST新梅)非常頑強地實現了業績連續三年虧損,並且還捂住雙眼雙耳,一再聲稱房地產行業低迷,公司需要轉型。

在此背景下,上海新梅提出密切關注新材料、白酒和金融等行業,毫無進展之後又提出向軍事裝備產業、信息安全產業、綜合娛樂產業轉型,但都杳無音信。折騰到最後,還是被戴上了ST的帽子。為了拯救業績,ST新梅折價賣房,亦成為市場談資。

2018年11月14日,ST新梅宣佈其上海新梅大廈的房產轉讓過戶手續已完成,“本次交易預計將為本年度公司增加約3500萬元的淨利潤”。而其在早前9月曾表示,“若本次擬出售房產全部銷售完成,初步預計將為本年度公司至少增加約4500萬元的淨利潤。”這意味著該公司出售房產折價超過了20%。記者注意到,截至去年三季報,ST新梅扣非後淨利潤為虧損1065.69萬元,同比下滑147.69%。

而這家公司的最新情況,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1月3日,ST新梅發佈公告,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廣東愛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吹響重組號角。

上市公司這種“賣賣賣”的本質是突擊交易行為,即在經營業績不理想,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下,通過臨時性構造缺乏交易背景和商業實質的交易,實現賬面利潤的扭虧為盈或大幅增長。

對於ST新梅來說,在房市裡虧到退市,最終發現賣殼仍是最好的生意。對大部分持有房產資產的上市公司來說,資本逐利的時代,一賣見效,賣房就是最好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