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待U23目標奪冠,不要“捧殺”不再年輕的“年輕球員”

冷靜看待U23目標奪冠,不要“捧殺”不再年輕的“年輕球員”

1月9日,裡皮助手馬達洛尼將率領U23國家隊開打U23亞洲盃,對手是烏茲別克、卡塔爾和阿曼。U23信心爆棚,向冠軍發起衝擊。因為中國足協的U23政策讓這支隊伍受益,輿論也對他們奪取冠軍充滿期待。我要說的是,冠軍真的讓人激情澎湃,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下,千萬別“捧殺”U23國家隊,即使拿了冠軍,也不會成為我們是亞洲強隊的標籤。

試問一下,隊中那些95年、96年出生的球員,你們多大了?在未來的幾年內,你們有多少成長和上升的空間?過去15年的時間裡,為什麼我們在國青和國少時代的成績還可以,一到了成年就慘不忍睹?相信,很多球員自己的心中都有明確的答案。

因此,我們要冷靜客觀地看待這支U23國家隊,野心不可膨脹,也不可妄自菲薄。不管他們在中超和中甲出場的時間如何,無論他們在葡萄牙待過多長時間,除了個別人有一定的特點之外,大多數球員都不是天資聰慧,也不是潛質無限,就不會有所謂的前途無量。他們其實是中國足球青訓生產線的產物,自然具備的是中國青訓體系的水平。

冷靜看待U23目標奪冠,不要“捧殺”不再年輕的“年輕球員”

對於目前的青訓水平和質量,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些球員都已經不小了,技術和踢法其實已經接近成熟,其後的足球之路,不可能讓我們驚為天人。所以,千萬不要將他們捧得太高,否則,跌得會越慘。

對於U23冠軍的榮譽,我們當然需要,甚至充滿渴望。因為,自從1994年職業化以來,在亞足聯官方主辦的正式大賽中,我們的男足只取得一個冠軍:1988年齡段國少隊在2004年取得亞少賽冠軍。物以稀為貴,冠軍很重要。但是啊但是,拿了冠軍又能如何?拿了冠軍就等於我們是強隊了嗎?或者說,拿了冠軍,這些球員就能讓我們的國足也脫胎換骨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1988年國少隊取得亞少賽冠軍之後,他們為國家隊的貢獻不大。後來,鄭龍、鄧卓翔、于大寶、楊旭等少數人,成為國家隊的寵兒。而鄭龍和鄧卓翔,都沒有參加過亞少賽。這支亞洲冠軍球隊,怎麼沒有為國足輸送更多的人才?很簡單,他們中的絕大多是球員都“超齡”,在以小打大的情況下,依靠他們的身體、速度和力量,最終走到了最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後來的四五年裡,他們再也沒有什麼進步。

我們,並沒有因為國少隊拿了亞洲冠軍,就讓國家隊成為亞洲強隊,更沒有讓中國足球進入亞洲一流的行列。所以,冠軍本身是一種巨大的榮耀,但是拿了不一定就是好事。

冷靜看待U23目標奪冠,不要“捧殺”不再年輕的“年輕球員”

熟悉中國足球現狀的人都很清楚95/96年齡段球員的狀況,他們的成長空間有限,即使拿了冠軍,同樣也不會讓國足成為真正的亞洲強隊,也不會讓中國足球從二流半走向一流。

我們的教訓已經很多,不能自欺欺人。2004年北京亞洲盃,我們在家門口最終走到了冠亞軍決賽,輸給日本後拿到了銀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結果呢?我們在2004年的世預賽中連小組都沒有出線,亞洲盃亞軍,竟然都沒有幹過銀行職員、出租車司機組成的科威特隊。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所以,我認為,不要鼓譟什麼U23亞洲盃冠軍,更為關鍵的是,通過U23亞洲盃這樣的比賽,看看我們的球員倒地有如何的發揮,與亞洲強隊相比,我們究竟有什麼差距。這些差距,是成年的差距,還是在青少年時代就已經形成,唯有如此,才能求變,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