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傳統上的“年節”。每到這個時候,全國上下都瀰漫節日的氛圍,小到四五歲的小孩子,大到七八十的老年人,無不在這特殊的日子裡享受著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快樂中。中國人過春節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在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掃塵、辦年貨、貼年紅、團年飯、守歲、拜歲、舞獅、遊神、祭祖、放爆竹、年例、拜年等等。而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小朋友比較喜歡的一件事,那就是壓歲錢。

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小時候,對於孩子而言,過年最開心的三件事無非就是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壓歲錢。大年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句簡簡單單的新年快樂,換來的確是兒時那種純真的歡樂,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替孩子將大額的壓歲錢保管起來,但還是會餘給孩子一些作為零花錢。壓歲錢的起源雖然不從考證,但是有一個關於它的傳說。

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名字叫“祟”,黑身白手,一到了年三十夜裡就會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一下,孩子就會被嚇哭,然後就發燒講囈語(夢話),幾天後雖然熱退病去,但是聰明機靈的孩子卻奄然成了瘋瘋癲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神仙變的。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就這樣“壓祟錢”的說法被大家傳開了。但其實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才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為了不讓他們增長歲數,可以多活幾年。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又因為“祟”與“歲”諧音,最後統一成為了壓歲錢。

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這一點與另外一個春節習俗有點類似,那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很多地方至今也流傳著這個習俗。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即說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髮留辮,而漢民則由於心懷故國,相約正月裡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

漲知識:過年時,給晚輩的錢叫壓祟錢,而給長輩的錢才叫壓歲錢

時間久了,“思舊”便諧音成了“死舅”,最終以訛傳訛,成了“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民間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