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走進惠安】

如果有人問你,一生必去旅行的地方是哪裡?想必80%的人都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西藏。的確,西藏虔誠的宗教文化、神聖的布達拉宮都衝撞著旅者的靈魂,讓之蠢蠢欲動。作為旅行攝影人,如果有人問你,一生必拍的地方是哪裡,必拍的女人是誰?那一定是福建,是福建泉州的惠安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鎮海邊勞作 的惠安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安小岞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抬石頭的惠安女

很榮幸入選《大眾攝影》“首屆中國好風光·美在惠安”全國攝影大展影友採風創作活動。來到福建,來到泉州的惠安。在小岞鎮,崇武鎮進行了為期3天的採風創作活動。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曬漁網

【印象惠安】

惠安,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東北部介於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建築之鄉”、“漁業強縣”、“食品工業強縣”之美譽。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雕石頭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行在小岞的街頭巷尾,闖入視野的是一棟棟建築精美的漁民民居,最矮的3層,最高的達到5層。面積之大,外牆裝飾之美,能讓你感受到漁民的富裕生活。惠安雕藝是惠安一種古老的技藝傳承,雕刻之精美令人歎為觀止。這項被國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技藝,是國家民族民間保護工程。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中的小歇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抬木船

惠安,有一條長達200多公里的黃金海岸,擁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淨峰斗尾港、崇武港、秀塗港和輞川港等天然良港,有“南方北戴河”之稱。崇武海岸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如果說迷人的黃金海岸是惠安的一張王牌,那麼手握這張王牌的確是這裡的惠安女。是惠安女讓這個海邊小城名揚四海。惠安女的勤勞、善良、堅強是惠安的風骨,豐溢這道風骨的是惠安女獨特的服飾文化。她們讓這個以漢族為主的集居地上充滿著濃厚的異域風情。走在這裡,你會以為自己是在某個邊塞小城,是在印度的某個小鎮。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曬漁網

【惠女風情】

來到惠安,最搶眼的莫過於那些頭戴黃斗笠,穿著豔麗,在海邊勞作的惠安女。她們或抬石、或撒網、或鉅木,纖細的腰肢,柔弱的肩膀,一步一步走出一條亮麗的風景線,讓你忍不住心跳加速,忍不住的狂按快門。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抬石頭的惠安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拉鋸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日出時分在海邊勞作

惠安女以小岞(zuo)島最為集中。來到小岞鎮,到處都是惠安女的身影,街頭巷尾、集市商場、建築工地、交通運輸都能看到她們勞作的畫面。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安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勞動場面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集市上的惠安女

她們的勤勞是出了名的。海邊拉大鋸鋸木頭、碼頭做挑夫、織網捕魚事事能幹、樣樣出色。無論老少,在這兒說女人羸弱是一種奢侈。惠安女勤勞、聰慧、慈良、堅強,善家務、多才藝,不論下海、耕田、雕石、鋸木、織網、裁衣或經商做買賣,不分粗活、重活、細活都是行家裡手。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惠安女可能是全中國最勤勞最賢惠的女人。這種勤勞和賢惠來自於代代傳承和身體力行。據當地人介紹,惠安臨海,自古以來,出海捕魚是這裡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丈夫出海,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家中的活,都落在妻子的身上。等到丈夫回來,妻子體諒他的辛苦,更是盡力把家中的一切務事都做得井井有條。賢惠的惠安女,就這樣挑起了生活的擔子,代代相傳,直至現在。說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挑起整個小鎮,這一點也不為過。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勞動中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勞作

【惠女服飾】

惠安女的服飾,有人用“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12個字進行了詮釋。最標準的裝束是:頭戴金色斗笠配以披花頭巾,上穿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飾在漢族女子服飾中獨樹一幟, 是中國傳統服飾精華的一部分,被譽為“巾幗服飾中的一朵奇葩”,她們的服飾已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安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安女出嫁場面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出海歸來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黑色的闊腿褲

惠安女服飾的整體樣式定型於唐代,至宋代漸趨成熟。清初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形成了款式奇異、裝飾獨特、色彩協調、紋飾豔麗的基本特徵。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小岞的惠女服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的惠女服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的惠女服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小岞的惠女服飾

封建頭”意指惠安女的頭部常年使用方巾和斗笠包裹,臉部只露出眼、鼻、口。方巾一般是使用兩尺見方花布,從頭頂上往下巴處紮結,兩邊垂到肩上。在方巾的上面戴上一頂塗上黃顏色的斗笠,把頭部防護得嚴嚴實實的。冬天防風沙,夏日擋驕陽,人們很難看清她們的真面目。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斗笠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斗笠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斗笠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斗笠

方巾是惠安女服飾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每條頭巾都是正方形的(約66公分),色彩和花紋基本上是藍底白花、綠底白花、白底綠花等,雖然每條頭巾的花紋均不相同,但都比較清晰、淡雅、悅目,襯出惠女含蓄和恬靜的美。斗笠是惠安女現代服飾最顯現的部分,主體色彩是純黃色的,非常鮮豔。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方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方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方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節日裝扮

”民主肚”"節約衫’指的是她們上身的衣服短得出奇,連肚臍都沒遮蓋住,且整件上衣既窄又緊,連袖管都緊綁著手臂。由於惠安女常年在海邊勞動,況且撈海菜、收漁網等操作都是要俯身在水面上進行,如果衣服長了、鬆了,自然妨礙勞作。多少年來,惠安女露肚臍的上衣代代相傳,成了惠安女服飾的一大亮點。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女服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女服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腰帶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浪費褲”是形容惠安女的褲管特別寬,一般每隻褲管的寬度均有40-50釐米,比一般人的褲管寬了一倍。為什麼要“節約衫”而“浪費褲”呢?其實惠安女的寬褲管並非浪費,穿寬褲管的惠安女在海灘作業,不怕海水浸溼,不怕海浪打溼;在山上扛石頭,在田裡勞動,不怕汗水浸漬。由於褲管寬,溼了也不影響正常活動。且野外、海邊風大,幾趟走動,很快就被吹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寬鬆褲腿寬鬆褲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寬鬆褲腿寬鬆褲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寬鬆褲腿寬鬆褲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寬鬆褲腿寬鬆褲

除了“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這幾樣基本裝束外,惠安女的佩飾也十分亮眼。整個全身裝束,最貴的要數純銀打造的腰帶,年輕的或中年的惠安女腰間都會佩戴一條這樣的腰帶,銀鏈以7條居多,也有9條的,重達一斤多。一條這樣的純銀腰帶價格在2000多,相當於全身衣服的三倍。老年的惠安女,腰帶大多一種是用各種色彩的塑料帶編織而成的,總寬約7至9公分,色彩非常醒目。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腰帶佩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頭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整體裝束

惠安女的髮飾裝扮,繼承了中國古代婦女重視首飾的傳統。無論老幼,惠安女都會在耳朵的兩側扎著兩個編辮,辮稍繫著紅頭繩,頭頂佩戴著顏色豔麗的塑料小梳子,多的有5、6個。未婚的女孩子留著齊眉的劉海,已婚的則將頭髮完全梳起,露出額頭。據說,這樣的髮飾是為了帶頭巾時能襯托出三角行(瓜子臉)的輪廓。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髮式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髮式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髮式

說完頭,惠安女的鞋子也要說一下。過去的惠安女多赤足,這個不曉得是貧困原因還是勞作方便。現在的惠安女也穿鞋子,但都是塑料涼鞋和拖鞋,也有穿雨鞋的。這些鞋的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怕溼,方便在海邊勞作。惠女出門常在手上挽一小竹籃,籃漆黃色,平底圓形,直徑約8寸,高8寸,有蓋,可用以捎帶東西,兼具裝飾性。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基本都是塑料鞋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難得一見的高跟鞋

【婚嫁習俗】

惠安女的服飾奇異,惠安女的婚俗更奇特。通常我們漢族新娘,結婚當日都是身穿大紅色的婚嫁衣,而惠安的崇武鎮、山霞鎮一帶結婚穿黑鳳凰衣,打著黑傘,由孃家的親朋好友陪送過來,男方並不派人前去迎接。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的新娘妝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新娘頭飾

而淨峰、小岞一帶新娘子穿斜襟的花布短衫和綠色馬甲,頭系紅綢球。精心打扮之後,由孃家人攙扶踏過火盆後,自行去男方家。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新娘頭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新娘頭飾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新婚的頭一夜,新娘是一定不能上床的,只能站在地上、床邊過夜,待天一亮,雞叫頭遍就要往回跑,回到孃家生活。如若天亮走得遲了被村裡人看見,是要被人恥笑一輩子的。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民居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民居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惠女

婦女婚後不能與丈夫同住,婚後3天必須回孃家居住。直到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將妻子接回家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又必須把妻子送還孃家。一年中只有春節、清明、中秋節能回夫家。春節住3天,清明和中秋白天來,晚上即得回孃家,不能在夫家過夜。惠女每年到夫家不超過十次,每次僅兩三天。每次回夫家時要用塊布遮住臉,直到晚上熄燈後才能拿掉,第二天必須在天亮之前回到孃家。新婚長住孃家,直到第一個孩子即將分娩。懷孕生子也不能生在孃家,須在夜間趕到夫家去生。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新娘妝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集市上的惠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集市上

婦女住孃家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20多年。長住孃家的時間,要看懷孕的遲早,住孃家的時間太短,會受到人們譏笑;但時間太長,也會被認為不光彩。如果年紀大了尚未懷孕,其權宜之計即由夫家抱養個孩子,這樣便可名正言順地長住夫家了。當地習俗把婚後不長住孃家的婦女視作"沒後家"、"沒後頭"、"沒教示"、"想老公"的人,往往受到孤立,乃至族規處罰。住在孃家的媳婦俗稱"不欠債的",住夫家的稱"欠債的"。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海邊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惠女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崇武惠女

【我想說】

惠安女多姿多彩的服飾風情和勤奮樸實的民風民俗吸引著我,讓我從2000公里之外的北國來到這裡,親眼見證了她們在田間地頭揮鍁灑汗勞動的身影;在風浪撲打的甲板上拉網捕魚的身影,在廢船廠拉起大鋸左右開弓的身影;在靜峰海邊扛起岩石步履如風的身影;在雕刻廠揮動錘鑿巧奪天工的的身影,在崇武的海邊織網曬網的身影。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我在惠安

她們不是男人,卻比男人承受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她們在挑起賢妻、良母、孝媳三付擔子的同時,又超負荷地承受著男人們留下的這片沉重的空白。她們用自己的智慧、勤勞和堅強,譜寫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我們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衝動去了解她們、去拍她們、去寫她們。如果有時間,我的鏡頭還會對準她們,拍不完,也拍不夠。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趕海

這裡的女人衣服都非遺了,難怪攝影師個個都會被逼瘋

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