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訪談」市區如何“破堵”?人大代表這樣說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1月18日,2019清遠發佈聯合清遠日報舉辦“兩會微訪談”,特別邀請市七屆人大代表、廣東大觀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華傑和市七屆人大代表、市城鄉規劃設計院規劃總工程師黃麗芳到場,圍繞“如何優化提升市區道路交通組織”這一主題,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微訪談現場。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攝

談擁堵紅綠燈要更智能

“市區擁堵除了汽車保有量增加、靜態交通容量不足外,最關鍵問題就是跟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相關,紅綠燈比較多,導致了交通瓶頸特別多,交通瓶頸多了以後就會大延長通行的時間,導致交通擁堵,所以政府也應該要從這幾個方面去發力。”黃麗芳認為,市區紅綠燈配置不夠智能,沒有根據上下班高峰時間車流量來調節。

劉華傑也認同市區紅綠燈設置需要進行一次智能升級的看法,比如說深夜沒人的情況下,就不要紅燈了,也減少了車輛的等候時間。學校附近路段可以設置有一個紅綠燈,但只在學生放學的時段亮紅燈。

黃麗芳建議,政府部門治“堵”應該分層次、分系統、分原因對症下藥。做好道路立交方案的普查,尤其是規劃快速路和主幹路交叉口,儘快做互通式立交來改善交通問題。當前,市區南北向可以利用廣清大道至少先構築一條快速道路,緩解節假日擁堵、過境擁堵等交通問題,這個是大方向。

談停車實行梯度收費提高流轉率

劉華傑認為,停車收費對於調劑車輛停放的情況是有改善,但一定要合理。針對目前市民認為路邊停車收費不合理現象,黃麗芳建議,收費標準應做一個細化和完善的方案,分時段、分路段梯度收費可能更加合理,比如說市區人流量大的商業網點或者是學校路段這些人流特別密集的點,就應該實行周邊路段停車收費,而且應該高於普通路段收費標準,這才能有利於減少交通容量,提高車輛的流轉率。

“除了收費要分時段、分區段,通過梯度收費去改進,要解決停車難問題還是要擴大增量,優化存量,在老舊小區還是鼓勵多建設一些機械式停車位,出臺一些政策優惠,同時引導企業自建多層、立體停車樓,緩解停車難問題。”黃麗芳對於解決停車難問題,建議政府部門要加快停車位建設。

談綠色出行公交車要以社會服務為目的

不少市民反映開車堵,停車難,綠色出行最健康,只是等不到公交車。在規劃部門工作的黃麗芳介紹,之前規劃部門為每個交通小區或者功能比較集中的區域,都有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的規劃建議,最終沒有實施是因為粵運公司更多考慮運營的經濟性,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開通公交線路需要成本,有些地方人流量較少,新開通的線路客源比較少,運營成本就提高了,所以從成本上考慮,客源少的路線就逐步被取消或者調整了。這就導致公交線路沒有完全覆蓋,部分市民出行受到影響。

黃麗芳認為,公交運營屬於公共服務的行業,公司不能僅僅看到利潤,更多以社會服務為目的,基於這個方面,政府應該主導解決好公交出行問題。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減少路面車輛擁堵。

劉華傑對於綠色出行方面則建議政府部門完善慢行系統,然後通過引導,提倡市民綠色出行,儘量在上下班高峰期騎自行車出門。

“我覺得清遠也不大,騎個自行車也是鍛鍊身體,但是現在的硬傷是我們的城市沒有自行車通道。如果像杭州一樣設置自行車道,鼓勵自行車出行,就不會出現停車難的問題。”劉華傑認為,雖然全面推行自行車比較困難,但至少政府在完善慢行系統後,讓市民有更多可選擇的交通出行方式,能夠在出行高峰時段儘量減少擁堵。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清遠建市30週年成就展網上展館持續開放中,現在點擊下圖進入網上展館,足不出戶觀看清遠建市30週年成就。

往期文章

「两会微访谈」市区如何“破堵”?人大代表这样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