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1.7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7年11月7日 (農曆九月廿三),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11.7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1917年11月6日(距今101年),革命的槍聲在彼得格勒打響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全面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革命形勢迅速趨於成熟。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4月,列寧從國外回國,發表《四月提綱》,提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根據列寧的指示,布爾什維克黨在群眾中積極進行宣傳並多次領導工人和士兵舉行示威。 9、10月問革命形勢完全成熟,解放運動空前高漲。

臨時政府企圖先發制人,防止布爾什維克黨發動武裝起義。 11月2日,臨時政府派士官生佔領彼得格勒最重要的據點,並試圖封閉布爾什維克黨的《工人之路》和《士兵》報,到處搜捕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切斷彼得格勒蘇維埃與工人區的電話聯繫,密令彼得格勒軍分區司令派兵進攻斯莫爾尼宮--革命軍事委員會所在地。


11月6日,列寧寫信給黨中央委員會,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在當天晚上逮捕臨時政府人員,解除士官生等的武裝。根據列寧的指示,布爾什維克黨決定提前於11月6日(俄歷10月24日)舉行武裝起義。這時,彼得格勒衛戍部隊的士兵和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與工人赤衛隊,已轉到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深夜,列寧來到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

從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橋樑、火車站、郵電局、國家銀行和政府機關等戰略要地;7日上午九時,佔領通往冬宮--臨時政府所在地的要道。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化裝後乘坐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惶逃跑。

下午五時,起義的工人和士兵包圍了冬宮。革命軍事委員會勒令臨時政府在六時二十分前無條件投降,但臨時政府指望前線調回援軍,負隅頑抗。九時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以空炮射擊發出了開始向冬宮總攻的信號;接著,赤衛隊和革命士兵向冬宮發起總攻,在冬宮前的一百一十七級雲石階梯上和冬宮的一千零五個房間裡與敵人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戰。到8日凌晨2時,冬宮全部被攻佔,臨時政府的十六名部長全部被逮捕。


與此同時,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召開。會議在11月8日通過和公佈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各交戰政府和人民建議結束戰爭,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土地法令》規定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實行國家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給勞動農民耕種。會議莊嚴宣告全部政權歸蘇維埃,選舉成立了工農臨時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人民委員會由內務、農業、勞動、陸海軍、工商業、教育、財政、外交、司法、糧食、郵電、民族事務和鐵路十三個人民委員部組成。

11月7-16日,蘇維埃政權在莫斯科、確立。1917年11月-1918年2-3月,首先從城市,然後到鄉村,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

十月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併成立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作為全國國民經濟管理機關。

建立工農紅軍、工人民警和人民法院。建立工兵農代表蘇維埃機關和各人民委員部。1918年1月,召開全俄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批准《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正式宣佈俄國為工兵農代表蘇維埃共和國。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實行土地國有化,消滅民族壓迫,廢除等級劃分、等級特權和等級限制,廢除對婦女的歧視、壓迫,宣佈所有居民統一稱為公民,保證了無產階級對國家和教育的領導。

十月革命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闢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時代。十月革命後,各國無產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蓬勃高漲。

內容源自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以便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