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馬雲的成功不可複製

轉載:馬雲的成功不可複製

沒有哪個企業家像馬雲那樣定義了中國的轉型。他的成功難以複製。

中國資本主義最知名的面孔當屬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只有亞馬遜可在規模上與他創立的電子商務巨頭比肩。1999年,馬雲在杭州一間小公寓裡成立了阿里巴巴,他本人象徵了中國非凡的經濟轉型。最近他宣佈將在一年後辭去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職務,專注慈善。投資者對此反應較為平靜。馬雲自2013年起就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阿里巴巴於2014年上市時,融資規模為史上最大,至今股價已翻了一倍多。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還能上演一個可與他比擬的故事嗎?答案是幾乎肯定不能。這麼說有幾個非常充分的理由。中國的崛起本身就不可重複。曾是英語老師的馬雲推出阿里巴巴時,中國還在為入世做準備。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當時的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現在則高出6倍多。互聯網那時也才剛起步。當時只有不到1%的中國人可以上網,而美國人約為36%。人們收入逐步增長、互聯網迅速普及,馬雲充分利用了這樣的有利條件。從那時開始,成千上萬的小企業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蓬勃發展。約有100萬商家在其虛擬集市中開展交易。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務幫助推動中國經濟走上了消費型增長之路。

轉載:馬雲的成功不可複製

去年“雙十一”當天其平臺的銷售額高達250億美元(美國人在“黑色星期五”當天才花了50億美元)。除了零售業,阿里巴巴還改變了物流和金融業。去年,阿里巴巴平均每天遞送5500萬個包裹;其金融業務部門螞蟻金服在中國龐大的移動支付市場中佔據了過半江山。

阿里巴巴影響力巨大,許多創業公司因此決定與它合作,而不是單槍匹馬出征。然而,發生了變化的不只是中國的經濟結構和阿里巴巴等數字巨頭的影響力。政治也已不同往日。阿里巴巴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是馬雲善於經營與統治者的關係——既親密又保持距離。(他曾說:“要跟政府戀愛,但別跟政府結婚。”)

轉載:馬雲的成功不可複製

中國正在利用領軍企業為自己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競爭的雄心服務。阿里巴巴的任務是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城市。通過國家支持的風投基金,政府正在向曾經專屬於私營部門的行業投入資金。時有傳言說中國政府計劃在大型科技公司中持股並獲取董事會席位。所有這些都讓其他國家對中國疑心漸重,特別是美國。馬雲是首批祝賀特朗普當選總統的人之一。今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螞蟻金服收購匯款公司速匯金。

現實總是更為複雜,但馬雲代表的是市場驅動和開放的中國。而這個形象已逐漸失色。這並不是說企業經營在中國正趨於衰落。事實上,馬雲的遺產之一就是帶領人們轉向一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創業公司的文化。他的魅力和接地氣的建議讓他在中國企業家中享有神一般的地位。

轉載:馬雲的成功不可複製

從生物技術到電動汽車等行業,風險資本家正在向各個領域裡的成百上千家新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小型私營企業還將繼續蓬勃發展。但是比起20年前,今天更難產生像馬雲當年那樣的顛覆性影響。部分原因是他自己的創新成果如今佔據瞭如此顯赫的市場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