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这句话在农村非常适合,但是到了城市里这句话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城市中两家对门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互不相识,更不要说对方姓谁名谁了,而农村就不一样了,在30年前一家包饺子或者炒肉整个村庄都可能知道, 农村老少爷们儿见面都会相互问好。

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而且最厉害的是农村的一些老娘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东家长西家短的,今天谁家老婆偷汉子了,明天谁家的老公偷星了,总之,凡是有老娘们聚集的地方就是整个村庄的信息集散地,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点都没有说错。不过农村邻里关系确实非常融洽,但是为啥城市里邻里之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老死不相往来呢?

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第一点城市里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一般都是早上八点开始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时间的固定就给城里人之间交流,联络感情的时间就少了,另外一点城里人晚上下班后,劳累一天了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像农村一样窜个门在一起吹牛逼,到了周末又想和家人单独过,而农村的劳动时间相对要松散一些, 而且农村下地干活劳动量比较大,所以说需要邻里之间相互帮忙,这样邻里之间交流的时间就比较多一些。

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第二点农村农民思想单纯,不善于勾心斗角,有啥说啥,这样反而省事,而城市里的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林子大了啥鸟都有,表面客客气气,实在暗流涌动。城里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很大,为了利益啥事都能干出来,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城里人更多的是追逐利益,而忘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农村讲究乡里乡情,你看看农村谁家有红白喜事,整个村庄都自发帮忙。

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第三点城市里的生存压力大,城里人工作竞争大,你不努力可能失去工作机会,就有可能被别人代替,所以城里人都比较繁忙,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对工作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农村就不一样了,在农村混的再差也不会丢掉工作,也就是土地,挣不了大钱,家里还有一亩三分田,也不至于没有饭吃,但是城里人如果丢掉工作了可能也就是丢掉了饭碗。尤其是城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嘴巴都在等着吃饭。

城里人,邻里之间为啥十几年都互不相识?

第四点农村人是世代居住本地,形成了特定的人际关系和风俗习惯,祖祖辈辈都在一个地方生活,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口碑和形象,以至于整个村庄的人都认识,但是城里人可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所以很难有共同的文化和话题作为谈资,而且城里人流动性非常强,今天认识了,可能以后永远都不再见了,也就说城里人互相成为朋友的成本非常大,所以很多城里人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人包括邻居。所以在城市里就有了“老乡”的称呼,但是在农村就没有老乡这个称呼,大家见面都会称呼对方辈分,比如大爷,大奶,婶子,老表等等,但是几乎没有称对方是老乡的。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还是必须的,像现在老人摔倒了都没有人敢去扶上一把,有的人扶之前还有录像不免被讹诈,甚至有人扶了老人后反被逼致死,社会如此冷漠,非传统文化的所要求,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温情的,而要改变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只需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也不至于如此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