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近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了《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這本年鑑是由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司、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聯合編寫的,對2017年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掃描。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與往年不同,2018年卷增加了15個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

在我國,副省級城市基本上都是所在省份的“頂樑柱”,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深圳市在中國眾多副省級城市中“獨佔鰲頭”,許多指標高過北京和上海。總的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東部領先、中部追趕、西部快跑的基本特徵,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

一、副省級城市地位獨特

2017年,15個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共計12490個,從業人員208.37萬人,資產總計4.19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172.89億元,企業單位數佔全國的1/5(20.73%)、從業人員佔全國的接近1/4(23.64%)、資產規模佔全國的1/3強(35.27%),收入規模佔全國的29.19%(詳見表1)。

表1.2017年全國和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根據《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第68、69、103頁相關數據計算。

在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副省級城市基本上都是所在省份的“頂樑柱”,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瀋陽和大連兩個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遼寧全省的69.39%,從業人員佔比為80.54%(其中大連佔比為53.47%),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71.09%和83.87%。

——長春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吉林全省的52.36%,從業人員佔比為57.36%,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65.27%和52.43%。

——哈爾濱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黑龍江全省的58.10%,從業人員佔比為73.49%,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76.00%和79.23%。

——武漢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湖北全省的34.29%,從業人員佔比為54.50%,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71.42%和52.18%。

——成都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四川全省的33.89%,從業人員佔比為44.93%,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61.03%和42.01%。

——西安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陝西全省的37.11%,從業人員佔比為50.40%,資產和收入規模的佔比分別為65.63%和65.86%。

表2.2017年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資料來源:《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第103頁,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二、副省級城市中深圳“獨佔鰲頭”

2017年,企業單位數、從業人員、資產總計和主營業務收入等4項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深圳在15個副省級城市均排名第一,總量分別為2337個、51.94萬人、1.44萬億元和7296.36億元,資產規模佔15個副省級城市的1/3(34.46%)、從業人員和收入規模佔15個副省級城市的1/4,分別為24.93%和25.83%,文化企業數量佔15個副省級城市的18.71%。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廣東省是全國文化產業體量最大的省份。深圳在這樣的文化產業大省,分量也很重。2017年,深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分別佔廣東全省的29.00%和28.47%,但資產和收入規模分別佔全省的63.67%和42.23%,同時也為全省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利潤總額(55.57%)。

深圳與北京和上海兩個直轄市相比,多項指標也很鮮亮。2017年,深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相對於北京的58.51%,從業人員都超過了50萬人——深圳51.94萬人、北京54.14萬人,相差2萬多人,但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額兩項指標,深圳均超過了北京,分別多出561.21億元和44.54億元。

此外,深圳有3項指標超過了上海,分別是從業人員(多出8.16萬人)、資產規模(多出3122.86億元)和利潤總額(多出106.99億元)。

表3.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資料來源:《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第68、69、103頁,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三、中西部地區也有亮點

總體上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東部領先、中部追趕、西部快跑的基本特徵。但同領先的東部地區副省級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區的武漢和成都兩個副省級城市也不示弱,某些方面還走在了前列。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2017年武漢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從業人員和資產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在前五位,分別為第四和第五。從業人員僅次於深圳、廣州和南京,資產規模排在深圳、南京、杭州和廣州之後。

2017年,成都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利潤總額為201.29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四,該項指標僅次於杭州、深圳和廣州。

表4.2017年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排序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根據《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第103頁相關數據計算。

四、發展不充分在東部地區也突出

在15個副省級城市裡,地處東部地區的有8個,包括:山東省的濟南和青島,江蘇省的南京,浙江省的杭州和寧波,福建省的廈門,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

深圳“獨佔鰲頭”是個例外,濟南也是個例外。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同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濟南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在全省所佔比重相當低,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359個,佔比7.49%;從業人員4.61萬人,佔比6.74%;資產規模750.84億元,佔比8.87%;收入規模483.57億元,佔比5.19%;利潤總額47.31億元,佔比7.97%。

同樣地處山東的青島,2017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84個,在全省的佔比為16.37%;從業人員11.89萬人,佔比17.39%;資產規模2082.78億元,佔比24.60%;收入規模2343.63億元,佔比25.15%;利潤總額119.17億元,佔比20.08%。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2017年,廣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數量和從業人員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二,分別為2148個和32.75萬人,分別佔廣東全省的26.65%和17.95%。但資產和收入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均為第四,排在南京和杭州之後。

南京2017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資產總計5895.11億元,排位僅次於深圳(但規模比深圳小2/3),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二,企業單位數、從業人員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36個、24.23萬人和4457.86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均排名第三。

杭州2017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利潤總額達1123.99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首位,比深圳多出276.55億元,比北京多出321.09億元。2017年,杭州的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資產和收入規模分別為1080個、15.49萬人、5555.07億元和4541.08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的排名分別為第四、第五、第三和第二。杭州2017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佔浙江全省的1/5強(22.89%)、從業人員佔全省的1/4(28.19%),但資產和收入規模佔全省的一半以上,分別為55.83%和58.16%,利潤總額的佔比更高達84.81%。

副省級城市文化產業體量大,對城市自身而言是成績,但對於所在地區來說,意味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東北地區如此(特別是長春和哈爾濱),中部地區也存在(比如武漢),東部地區的表現也比較突出(比如杭州)。2017年,寧波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資產和收入規模分別為948個、12.56萬人、1228.12億元和1186.60億元,佔全省的比重分別為20.09%、22.86%、12.34%和15.20%,利潤總額為61.17億元,佔比只有4.62%。從這個角度看,寧波文化產業發展不充分的矛盾更為突出。

表5.2017年東部地區副省級城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經營指標


環宇視野:從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數據看2019文化產業


△資料來源:《2018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第103頁,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