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1992年 1月25日在香港上映的賀歲片《家有喜事》,時至今日仍大受歡迎,今天也是該片上映27年紀念。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回到《家有喜事》拍攝的最初,或許製片黃百鳴、導演高志森,乃至於一幫演員如張國榮、張曼玉、周星馳、吳君如、毛舜筠等,都沒有想過,這部在 1992 年春節首映的賀歲片,竟能夠擁有如此源源不絕的能量,足以燃燒超過二十年,而且眼看著還可以繼續燃燒下去。

從 2014 年臺北電影節重映時的一票難求,到2018年初香港直接在新年檔期推出全新加長修復版,《家有喜事》一遍遍從回憶中走出來,彷彿一隻永生的不死鳥,總能吸引大批新舊影迷前往朝拜。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你也好奇嗎?為什麼《家有喜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放映,還永遠大受歡迎?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對於如我一般一直深愛看港片的影迷而言,《家有喜事》的魅力早已超越電影本身,每一寸光影的背後都代表著一段青春回憶。在年復一年的「養成」之後,對《家有喜事》的「重度需求」,已進化到光等電影臺重播也遠遠不能滿足,而必須買到粵語原音版本 DVD 才能好好睡上一覺的程度——這很可能是對於每個影迷來說最有意義的部分,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一而足,因此我們不多做討論。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回到電影本身,《家有喜事》其實位於兩個脈絡之下:第一個是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第二個是香港電影的賀歲片傳統。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香港,正是所謂開到荼蘼,一切的繁華盛世走到了頂峰,儘管在97年前後,榮景之下隱藏著種種不安,但對於當時的華語地區的觀眾而言,當年的香港電影,仍代表著足以使人抬頭仰望、光芒耀眼到無法直視的東方好萊塢。

作為一部充滿香港本土氣息,又網羅多位大牌明星的電影,《家有喜事》在誕生的當時,便夾帶著東方之珠的傳奇魅力,站在電影產業與流行文化的制高點上。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至於香港電影的賀歲片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末期。而首度以賀歲片姿態在市場亮相的,是新藝城推出許冠傑、麥嘉主演的動作喜劇《最佳拍檔》系列。隨後嘉禾也以成龍、洪金寶等大堆頭巨星串連演出的《五福星》系列打對臺,至此賀歲片成為香港片商每年的兵家必爭之地。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期,賀歲片走到全盛時期,包括《富貴逼人》系列、《花田喜事》系列,還有《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八星報喜》等等。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這些二十世紀末期的香港賀歲電影,大致上可歸納出幾個特色:首先,為滿足春節期間的喜慶團圓氣氛,以及適合全家大小闔府觀賞的需求,片中必定巨星雲集,而且必定是喜劇。再者,即使是喜劇,即使是大堆頭,這些電影也不流於胡鬧粗俗,仍然保持著一定的製作水準,同時,電影中幾乎都充滿著濃濃的都市中產氣息。對香港本地觀眾而言,既接足地氣,又可以滿足外地觀眾的香港想像。

以《家有喜事》為例,故事圍繞常家三兄弟的感情生活打轉,老大常滿是小企業老闆,妻子程大嫂是黃臉婆,常滿在外有個「我選過香港小姐不過沒人記得了嘛」的二奶;老二常騷有點陰柔氣息,卻愛上具有陽剛氣的表姑媽梁無雙;老三常歡是花花公子,最後卻被痴情傻妹何裡玉手到擒來。電影中的常家居住在獨棟大宅——儘管這樣的「中產生活」,並非一般的香港民眾人人都過得起,但靠著每個演員的精準演技,以及完美的喜劇節奏,成功營造出一種「我也在那個世界裡」

的美好幻覺。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電影中無數橋段都令人捧腹,比如表姑媽與常騷打牌鬥氣,把暗槓的四張三條衝進馬桶;又或者程大嫂哭哭啼啼半夜離家,常騷對計程車司機說「不關門不準開車」;何裡玉對梳了超級大油頭的常歡說,「你可不可以答應我,以後都梳這個頭?」;當然還有匪夷所思的常歡把妹絕技「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

出自高志森、谷德昭這對師徒編導搭擋的手筆,加上鬼才監製黃百鳴,片中種種恰到好處的喜劇橋段設計,誇張得來又不失真實,完全符合「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戲劇鐵律,奠定了《家有喜事》在賀歲片中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但比起這些因素,更重要而難以複製的可能是,一個好演員優秀的個人能力,比如:影片中張國榮扮演的常騷,某次在離開廚房前,翹著小指調整歪掉的抹布,然後自然地拍一下手;又或者是某場戲中,三兄弟吃早餐,常騷嬌嗔跺腳大罵「生孩子太痛了嘛」。像這種演員突然的神來之筆,幾乎可說是可遇不可求的時代產物。

要多久才能等到一個張國榮?多久才能等到周星馳與張國榮同臺演出?在華人電影史上,屬於香港,屬於《家有喜事》的美好年代,基本上是已經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再看近幾年,香港本土賀歲片確實不盡如人意。拿下2018年票房冠軍的《棟篤特工》不過是黃子華一場個人秀,笑點不重要,氛圍不重要,其他演員也不重要,只要有黃子華,香港觀眾就樂意買單;前幾年在內地奪得過賀歲檔票房冠軍的《澳門風雲》系列,在炒冷飯方面也算是鬼斧神工,我一邊無法相信大家會進電影院看這樣的電影,一邊看著自己手裡的《澳門風雲》電影票,感覺到堂皇。

太多圈錢爛片在往香港賀歲片這塊金字招牌上砸,香港什麼時候還可以再生產出一部,如同《家有喜事》的經典作品?或許只能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賀歲巡禮|紀念《家有喜事》上映27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