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邦宋繁銀:幼教板塊,資本大撈一筆的時代終結

傳習邦宋繁銀:幼教板塊,資本大撈一筆的時代終結

2018年末,學前教育新政把各路資本熱切關注的早教、幼教行業推上風口浪尖。

本文由傳習邦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承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葵醬 Aoi

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進一步明確幼兒教育的公共服務屬性,對幼兒園上市作出禁止性規定,抑制過度逐利行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幼教行業未來路在何方?

2018年12月7日,北大青年CEO俱樂部主辦幼教行業沙龍,多位幼教行業創業者、投資人和行業專家,探討當下幼教行業的機遇和挑戰,暢談幼教行業的未來發展。

傳習邦宋繁銀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媒體視野下的幼教新政》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精選: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1995年,我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參加了《南方都市報》的創業,後來離開報社,逐步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

兩個月前,我開始籌辦教育類垂直媒體傳習邦,主要關注教育+科技、教育+財經兩大板塊。我在互聯網行業待過好多年,我判斷AI+教育是未來的一個方向。還有一個就是財經,教育行業的風雲變幻離不開資本助推,所以我們做教育+財經。

媒體從業20年,我的經驗是,解讀一件事要從政經的高度、財經的深度和產經的廣度來看。

首先是從政經的高度,來看問題。在我看來,辦好學前教育是來自最高層的批示,幼教行業即將迎來一個大繁榮。

十九大報告,“幼有所育”成為民生問題的關注之首,在早教、幼教領域,政府最大的工作主要是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社會在分層,有人拿幾萬塊錢去上幼兒園,也有很多小朋友上不了幼兒園。對“五環外的人群”來說,入園難、入園貴是真實存在的大問題。

然而,在資本主導配置早教、幼教市場資源的情況下,我們沒有關注到這些上不了幼兒園的群體。對於提供公共產品的政府而言,這又是必須要考慮的。

所以,在早教、幼教引起高層關注之後,中植系、和君系(相關話題感興趣戳藍字)這樣的資本集團,來這個領域大撈一筆的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早教、幼教這個行業正在經歷價值的迴歸,迴歸到“教育人”這一初心。

學前教育新政之後,早教、幼教板塊正在發生的一場革命,就是供給側革命。

第二是財經深度。對於資本集團而言,壞消息是上不了市,重倉幼兒園資產的投資機構怎麼辦?早教、幼教行業正處於一個資本後遺症的狀態。對大的行業而言,好消息是幼兒園周邊需求、增值需求幾何性增長。

為什麼傳習邦會在這個時候參與進來?我本人做了20年財經記者,還保留了記者的本份,傳習邦雖然是一個非常新的媒體,但我們一定是最懂財經的教育媒體。

政經高度、財經深度之外,是產經的廣度,從整個產業鏈條的方向,解讀教育。舉例而言,如果閱讀傳習邦的文章,就會發現我們首先把人放在首位,任何時候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我們北大為什麼偉大?就是因為這個學校貫穿始終的人文教育,以人為本。

回到教育的本身,讓每天面對幼兒的幼教老師獲得職業的尊嚴、職業的發展,我覺得這個才是早教幼教“長治久安”、健康發展的方法。另一方面,人品決定了一切,假如你是個不具備做教育素質的人、加入教育行業,那一定是我們傳習邦批評、諷刺的對象。

回過頭來再來幼教新政,對於資本過度逐利的行為,是不是應該要管制?假如從事幼教的每一份子都擁有職業尊嚴,是一群教育人,而不是逐利的資本在主導幼教產業的時候,這個行業肯定是會大發展的。

總的來說,對於傳習邦而言,關於教育我們有自己的角度。我們從冷靜觀察者、反思者的角度深度參與,為中國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