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打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

劉詩蓓是一名歷史系的大三學生,去博物館看展覽、在圖書館看歷史書是她的生活“日常”,現在,她的生活又多了一樣新內容,那就是收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我的鑰匙扣是馬蹄金造型,充電寶是玉神獸造型……”以前她覺得博物館莊嚴肅穆,但看到這些琳琅滿目、新奇可愛的文創產品,她一改之前的想法,“原來博物館這麼接地氣、這麼生活化!”

博物館商店,曾因產品單一、質量不佳,讓很多遊客過而不入,看完展覽就返程。而就博物館整個陳展體系來說,最合理、最完整的路線應該是觀眾看了展覽,參加了互動體驗,最後來到博物館商店,帶走一兩件文創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近年來,贛鄱大地正激盪著創新創造的熱潮,一件件蘊涵豐富的文物正化身千百種文創產品走進尋常百姓人家,點亮了博物館文化,使之成為“最後一個展廳”。


文化+創意:打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


“小玩意”蘊含大精彩

創意的意義就在於找到一個點,讓文化因子能與人們的生活產生共鳴。 鑰匙圈上掛著“馬蹄金”,書櫃裡放著漢代“皇家車馬”,馬克杯上的圖案是“神鳥”,地鐵交通卡上的圖案是“玉神獸”……近年來,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時尚創意內涵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斷出現在南昌人的視野中。讓觀眾參觀完博物館之後,在帶走一兩件文創產品的同時,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已成為越來越多博物館的工作重點。

“能夠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無疑是傳播文化、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使者。”省博物館文創主管魏群告訴記者。在省博物館“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區,歷史與藝術結合的海昏侯主題系列文創產品令來自杭州的遊客萬南欣愛不釋手,她挑選了十餘件產品,想把這些作為禮物帶回杭州送給親友收藏。 省博物館與江西中文傳媒藝術品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海昏侯主題文創產品有30個類別100多個品種,其中“海昏神獸藝術充電寶U盤套裝” 獲得了“2016江西旅遊產業博覽會”金獎,“車馬出行·藝術書立”榮獲第12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創新設計獎。作為國家文物局確定的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推出了6大類242種紅色文創產品,今年1-10月文創產品銷售收入達142萬元,越來越多的遊客將“星火璀璨”置物筒、“正能量”水杯等紅色文創產品帶回家。南昌金九福錢幣博物館緊扣“一帶一路”倡議,開發了以貨幣、紀念章、玉石、手串、絲綢圍巾等為代表,覆蓋不同年齡、不同消費群體的文創產品。


文化+創意:打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



“小展廳”傳播大文化

博物館內最珍貴的是文物,而文物最珍貴的則在於凝固其中的歷史記憶。走進博物館,站在展櫃前,似乎可以穿越時空,聽到、看到文物在“述說”。當離開博物館,一件好的文創產品能幫助遊客留存記憶,把博物館的展覽、文物和其反映的社會思想帶回家。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的話來說,“一件優秀的文創產品,不僅具有紀念意義,也能引起更多人對博物館、對館藏文物的好奇心。在這個意義上,文創產品就是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是可以被遊客帶回家的展廳” 。

在南昌八一館的文創產品銷售區,文創產品琳琅滿目,引得觀眾不禁駐足。記者看到遊客周力維正陪著兩位非洲留學生挑選紀念品。周力維說:“領著他們參觀完紀念館之後,再挑些紀念品。能把這種既代表南昌城市文化特色,又有創意的精美禮物送給外國朋友,我感到非常自豪。” 這些文創產品實用性和創新性兼具,一經推出,就贏得了年輕人的心。王小玲說,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最具購買力的消費人群為“80後”和“90後”。他們有個性、充滿活力,深諳網絡文化,追求購物的趣味性。只有摸清了主要購物人群的消費心理,做出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

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也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意義在於喚醒文化記憶,文創產品是連接博物館文化與觀眾的載體,研發者需要深刻挖掘藏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將傳統元素與新潮思維融於文創產品之中。“地方博物館雖然館藏不如國家博物館豐富,但也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值得發掘。越是地方的博物館,其文化內容越貼近本地百姓。”


文化+創意:打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



“小商店”帶動大產業

作為文化大省、文物強省的江西,歷來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創新,讓文物“富礦”釋放出時代發展“動能”。隨著國務院《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出臺,我省加快了優秀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步伐。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了多部門協同配合的分工協調機制。省文化廳搭建了兩個平臺:文創產品研發平臺、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一舉扭轉了文化企業單打獨鬥、各自為戰的“小散弱”局面。省級公共文化專項資金中每年還安排1000萬元,採取項目補助的方式支持數字文化創意設計項目,引導國家級和省級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和從事文創產品開發的企業合作。 “文創理念發生了質的轉變”,南昌八一館營銷科科長郝仕強坦言,“一開始做文創產品的時候沒有經驗,只是簡單地將文物影像貼圖式印在產品上,談不上創意,現在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

隨著近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日漸成為趨勢。博物館內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內涵豐富的藏品也為創意產業提供了素材,成為啟發創意想法的寶庫。 “我們開發了包括‘海昏侯系列’在內的8個系列500餘種文創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200餘萬元。”江西中文傳媒藝術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餘皓告訴記者。

與一些海外知名博物館動輒千萬美元的“商店收入”相比,目前我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經營仍處於起步階段。省博物館也計劃擴大合作平臺,努力挖掘館藏資源內涵,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為廣泛吸納和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南昌八一館還舉辦了“石破天驚”八一紅色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博物館藏品是每一個博物館的核心有形資源,但這種有形資源背後是可開發與拓展的無形資產,其中包括與博物館及其藏品相關的圖像、聲音、視頻、品牌、社會認知度以及建築外觀等很多內容。‘打開大門’謀合作,多元化和多角度才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創新應有的思路。”郝仕強說,“我們需要打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主動營銷,讓商品插上文化創意設計的翅膀,‘飛’入產業的新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