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回憶節目被砍痛哭:能力與工作的錯配是工作不快樂的癥結所在

幾天前,芒果TV新綜藝《我家那閨女》第一期播出後,“吳昕回憶節目被砍”這個話題在微博熱搜上保持了兩天之久。

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2016—2017的跨年演唱會,吳昕和SNH48的鞠婧禕有一個歌舞秀表演,兩個女孩每天排練到很晚,結果就在晚會前一天,節目被通知臨時取消。而最讓吳昕崩潰的是,當晚所有主持人都有節目,只有她的被砍。

對於這個結果,吳昕自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最差的,是可以被拿到的那個。”這句話非常明顯地表現了吳昕內心的自卑和落差。

吳昕回憶節目被砍痛哭:能力與工作的錯配是工作不快樂的癥結所在

其實從吳昕的生活狀態和家庭情況就能看出,吳昕是那種從小就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的乖孩子,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成長經歷也是順風順水,高分考入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習法語,2006年參加選秀節目《閃亮新主播》獲得亞軍,成功簽約湖南衛視,擔任“國民綜藝”《快樂大本營》主持人,與何炅、維嘉、謝娜等知名主持人同臺。

站在這麼高的起點,是吳昕的幸運,也是一種不幸。《閃亮新主播》裡的吳昕還算耀眼:長相有辨識度,唱歌也不錯,驚豔談不上,但安安靜靜地站在舞臺上的樣子也足夠小仙女了。

吳昕回憶節目被砍痛哭:能力與工作的錯配是工作不快樂的癥結所在

吳昕參加《閃亮新主播》表演新疆舞靈氣十足

而當吳昕真正站在《快樂大本營》的演播廳裡時,觀眾卻失望地發現,與何老師的收放自如,謝娜的大笑搞怪,維嘉的毒舌補刀相比,這個女孩簡直平庸得還不如一個花瓶。一期節目下來沒有幾句話,不會搞笑不會接梗,玩遊戲是遊戲黑洞,與嘉賓搭檔也是尷尬百出,整個一可有可無的存在。

12年過去了,吳昕在《快樂大本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至今仍是個謎。

吳昕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跨界多棲發展,只是結果都一言難盡。

進軍時尚圈,各路通稿滿天飛,卻被罵碰瓷奧黛麗·赫本;出演電影電視劇,因為演技過於浮誇及智障,成功化身移動的表情包,足以與wuli韜韜大戰300回合......

唯一差強人意的,也只有和潘瑋柏的無尾熊CP圈了一波粉,然而也因多次霸佔熱搜榜被詬病捆綁炒作。總之就是幹啥啥不行,幹啥都被嘲。

別誤會!我不是黑。

放在普通人裡,吳昕一定不算差,甚至可以說,她比很多人都優秀得多。

早在大學期間,吳昕就擔任大連電視臺《時尚十分》欄目的兼職主持人,如果沒有參加《新主播》,畢業後直接進入地方電視臺,或者做自己本專業的工作,吳昕的人生軌跡應該也會一如既往順利,雖遠遠無法達到現在的成就,至少不會承受這些壓力與謾罵。

從《新主播》走入《大本營》的吳昕,就像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尖子生”。他們在校園裡就擁有過鮮花和掌聲,於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驕傲和清高,自信滿滿地走向社會,不負眾望地進入別人夢寐以求的平臺,以為可以大顯身手,萬萬沒想到身邊全是神仙,自己再怎麼折騰都只是個凡人。

吳昕回憶節目被砍痛哭:能力與工作的錯配是工作不快樂的癥結所在

身處這樣的環境,會自卑也是難免的。

著名生涯規劃師古典曾提出過一個“生涯三葉草”的概念。大意是說,支撐我們幸福人生的三個生涯管理要素分別是:興趣、能力和價值觀

這三點互相關聯,形成循環效應,帶動我們的職業生涯健康有序地轉動。我們先會對某一件事“感興趣”,這個興趣會驅動我們學習和練習;持續地學習讓我們掌握了做成某件事的“能力”;然後我們開始會開始尋找一種合適的方式把“能力”昇華成自己想要的“價值”,從而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價值”強化又會促使我們產生新的興趣,進入新一輪循環。

明白了嗎?工作使我快樂的關鍵在於(劃重點啦!):

1. 這這份工作是不是我感興趣的?

2. 這份工作是不是我能做的?

3. 我在這份工作中是不是能感受到價值?

以上三點有任意一點不滿足,我們都會很容易陷入職場焦慮和倦怠,吳昕就是能力與工作錯配的典型範例。

另外,吳昕本人喜不喜歡這份工作我無從判斷,但從其偏向安靜、不愛咋呼的性格來看,吳昕也許並不適合《大本營》。

我們都理解她的不容易,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一個主持人,十幾年了功底沒有見長,這才是吳昕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