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藝術家,怎麼就去當皇帝了?

在擇業上,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隔三差五就會被拉出來鞭屍。

那就是:要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

支持的一方總說,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如果不能盡情做自己熱愛之事,只為掙那一口糧食,這樣的人生未免太過無趣。

反對的意見似乎也很有道理,興趣本身是件很純粹的事情,但如果把興趣置於職場的環境之中,則非常容易變質。

畢竟工作中的糟心事可多了去,而這些煩惱就像冰冷刺骨的涼水,會逐漸澆滅你所有的激情,這樣的結果甚至比失業更可怕。

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很難去界定哪一種聲音是正確的,或許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答案,只是個人選擇罷了。

但於我而言,我會堅定地站在支持的陣營,做自己喜歡而且擅長的事。

縱觀中國歷史的長河,湧現過無數帝王的身影,其中不乏勵精圖治,心繫天下的明君,如劉邦、李世民、康熙、雍正······一方面他們都有著出眾的軍事、政治才能,另外他們自己也有著一個君王夢。

因而當這些人經歷一系列動盪終於成為天選之子,自然將治國作為終身拼搏的事業,嘔心瀝血,盡心盡力,收穫的也理所當然是繁榮盛世,國泰民安。

不過也有些皇帝比較“不務正業”,他們瘋狂執著於自己的愛好,對朝政之事絲毫不感冒,只是迫於形勢,意外被推到了帝王的位置。

如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奮力守國十餘載,最終還是成了亡國之君,但其實這個帝王並不是李煜自己想當的。李煜從小就不關心政治,每天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研究藝術上,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好好的藝術家,怎麼就去當皇帝了?

吳奇隆在《問君能有幾多愁》中飾演李煜

可命運就這麼愛開玩笑。最初其父李璟立長兄李弘冀為太子,沒想到李弘冀突然病逝,其餘兄弟也都早早夭折了,無奈李煜只能趕鴨子上架,成了東宮太子。

繼位之後,這位帝王意不在國事,整天醉心於自己的詞事業,完全把帝王幹成了副業。而李煜在寫詞上也頗有造詣,不僅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人影響,用情真摯,含義深沉,亡國被俘時寫出了《虞美人》、《相見歡》這樣令人肝腸寸斷的傳世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獨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如果不是出生帝王家,哥哥也沒有突然去世,李煜就專心搞自己喜愛的詞事業,也許早就帶領宋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也不至於落個山河破碎,被俘受辱的下場。

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看,李煜就是吃了自己不喜歡工作的虧。明明不會執政、不懂權謀,卻硬著頭皮上,結果只能是傷了自己,丟了工作,弄得家破人亡。

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就好像穿了一雙不合腳的鞋,能走好路嗎?

好好的藝術家,怎麼就去當皇帝了?

也許你會反駁我,李煜這是身不由己,自己的身世和局勢無法改變,他沒有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

這話沒錯,但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是這樣的呀,畢竟我們沒有生活在動盪的年代,更不是什麼跨國集團的繼承人,我們的命運不會被早早安排。

這樣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的未來可以由自己決定,你我都應該珍惜選擇的權利。

不去考慮現實的可能性,想想你這一生究竟想追求的是什麼,你最想在哪個領域留下自己的痕跡?人這一生,到底什麼也帶不走,對於宇宙來說,我們更如同螻蟻,那麼,你希望自己如何從這個世界退場?

我想一定不是有飯吃,有衣穿就夠了。我們更想關注的是,我有沒有盡情地活過?有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而興趣,就是每個人在世間最大的可能性。

如果你心中還有點光沒熄滅,還有那麼一兩件,光是想到就會熱血沸騰的事,別懷疑,那就是你該走的路。

就算沒有,那我至少希望你別在自己不喜歡的牢籠中蹉跎歲月,在自己的生命裡活成了NPC。

人總要帶著點熱忱活著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