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19世紀,麥克斯韋寫下了“上帝之詩”——電磁學方程組。或許他當時沒有意識到,聯立麥克斯韋方程組能夠得到一個驚人的信息:光速與參考系無關,只和物質的介電常數和磁常數有關。1888年,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的電磁波預言,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愛因斯坦發佈狹義相對論的前十年,大物理學家洛倫茲獨創洛倫茲變換,妄圖解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得出的奇怪結論。十年後,所有的一切最終被整合:狹義相對論產生。人們發現光速不僅不隨參考系改變,而且按照理論是無法被超越的。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質量與速度的關係

速度和質量有關係嗎?關於這兩者的公式有一堆,牛頓的三定律中就經常用到,還有例如動能動量的公式中也有運用。但是這些其實本質上將這兩者綁在了一起,如果你要問: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它的質量會怎麼樣?那從這些公式中是無法得到答案的。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在相對論中,兩者的確存在一個公式:M'=M/[(1-V²/C²)^(1/2)]。關於公式的解讀就不展開了,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一個物體的速度越快,他的動質量越大。注意這裡的質量指的是“動質量”而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靜止質量”。一滴水的靜止質量還是那麼大,但是當它速度越來越接近光速,它攜帶的動質量就會無比巨大,可能比一座山都“重”!

動質量到底是什麼

假如這滴水的動質量剛好跟喜馬拉雅山一樣重,那麼是不是說它的質量就有那麼大呢?事實上,要這麼說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時之間讓人很難以想象。因為如果真的質量這麼大,就意味著它的密度很大很大,甚至可以大到成為一個黑洞!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我們其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這個角度就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質量和能量是有一個轉化關係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物體的速度加快導致增加的質量其實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用淺顯易懂的話說,一個水滴雖然只有那麼一點質量,但是當速度很快的時候,它攜帶的能量等於一座喜馬拉雅山的質量!而它本來的質量還是那麼一點。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為什麼一切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

雖然目前存在許多能夠超越光速的途徑,例如量子纏繞、蟲洞等,但是這些都有極其特殊的條件,要不是本身沒有質量,要不就是空間維度的扭曲,而“光明正大”地通過加速能不能超越光速呢?還是要從M'=M/[(1-V²/C²)^(1/2)]這個公式來看,C表示的是光速,V表示的是物體的速度,明顯可知V只能無限接近於C,無法超越。

當一滴水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甚至超越喜馬拉雅山

當物體的速度V無限接近於光速C時,動質量M'將會變得無限大!無限大是什麼概念?理論上整個宇宙的質量都比不上這個動質量M'!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切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