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 波浪理論 精華

筆者簡介:一位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研究投資市場的研究者,每年翻上十倍的投資高手。

關注 私信本人,可獲得我的親自輔導。不相信實力,可實際直播驗證。

浪潮、波浪及漣漪

股市中 波浪理論 精華

一位海濱的居住者在有海潮來臨時,也須將採用讓一個來臨的波浪推動在海濱中一隻木樁到其最高點的方法來確定海潮的方向。然後,如果下一個波浪推動海水高出其木樁時,他就可以知道潮水是在上漲。如果他把木樁改換為每一波浪的最高水位記號,最終將會出現一個波浪在其上一記號處停止並開始回撤到低於這一水平,然後他就可以知道潮水已經迴轉了,落潮開始了。這樣,事實上就是道氏理論定義的股市趨勢。

浪潮、波浪及漣漪的比較在道氏理論最早的時期就已開始了。並且更有可能,大海的運動對道氏理論也有一定的啟發。但是,這一比喻也不能走得太遠,股市中的浪潮與波浪遠不如大海的浪潮與波浪那樣規則。用以預測每一次浪潮及海流的準確時間的時間表可以提前製作,但道氏理論卻不能對股市給出一個時間表。以後我們還將回到這一比喻的某些地方,但現在我們將接著討論道氏理論其餘的要點與規則

1.平均指數包容消化一切(除了上帝“上帝的行為”)——因為他們反映了無數投資者的綜合市場行為,包括那些有遠見力的以及消息最靈通的人士,平均指數在其每日的波動過程中包容消化了各種已知的可預見的事情,以及各種可能影響公司債券供給和需求關係的情況。甚至於那些天災人禍,但其發生以後就被迅速消化,幷包容其可能的後果。

2.三種趨勢——“市場”一詞意味著股票價格在總體上以趨勢演進,而其最重要的是主要趨勢,即基本趨勢。它們是大規模地上下運動,通常持續幾年或更多的時間,並導致股價增值或貶值20%以上,基本趨勢在其演進過程中穿插著與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趨勢——當基本趨勢暫時推進過頭時所發生的回撤或調整(次等趨勢與被間斷的基本趨勢一同被劃為中等趨勢——這是接下來的討論中用到的一個很有用的術語)。最後,次等趨勢由小趨勢或者每一的波動組成,而這並不是十分重要的。3.基本趨勢——如前所述,基本趨勢是大規模的、中級以上的上下運動,通常(但非必然)持續1年或有可能數年之久。只要每一個後續價位彈升比前一個彈升達到更高的水平,而每一個次等回撤的低點(即價格從上至下的趨勢反轉)均比上一個回撤高,這一基本趨勢就是上升趨勢,這就稱為牛市。相反,每一中等下跌,都將價格壓到逐漸低地水平,這一基本趨勢則是下降趨勢,並被稱之為熊市(這些術語,牛市與熊市。經常在一些非嚴格場合分別用與各種上下運動,但在本書中,我們僅把它們用在衝道氏理論出發的主要或基本趨勢的情形)。

正常情況下——至少理論上是這樣——基本趨勢是三種趨勢中真正長線投資者所關注的唯一趨勢。他的目標是儘可能在一個牛市中買入——只要一旦他確定它已經啟動——然後一直持有直到(且只有到)很明顯它已經終止而一個熊市已經開始的時候。他認為,他可以很保險地忽視各種次等的回撤及小幅波動。對於交易人士來說,他完全有可能關注次等趨勢,在本書後面的章節中將會發現可能因此而獲利。

4.次等趨勢——這是價格在其沿著基本趨勢方面演進中產生的重要回撤。它們可以是在一個牛市中發生的中等規模的下跌或“回調”,也可以是在一個熊市中發生的中等規模的上漲或“反彈”。正常情況下,它們持續3周時間到數月不等,但很少再長。在一般情況下,價格回撤到沿基本趨勢方面推進幅度的1/3到2/3。即是說,在一個牛市中,在次等回調到來之前,工業指數可能穩步上漲30點,其間伴隨著一些短暫的或很小的停頓,這樣在一輪新的中等規模上漲開始之前,這一次等回調可望出現一個10~20的下跌。然而,我們必須注意,這個1/3~2/3並不是牢不可破的,它僅僅是一種可能性,大多數次等趨勢都在這裡範圍之間,許多在靠近半途就停止了,即回撤到前面基本趨勢推進幅度的50%。很少有少於1/3的情況,但有些幾乎完全看不出回調。

從而,我們有兩個標準用以識別次等趨勢。任何與基本趨勢方向相反、持續至少三個星期並且回撤上一個沿基本趨勢方向上價格推進淨距離(從上一個次等趨勢的末端到本次開始,略去小幅波動部分)至少1/3幅度的價格運動,即可認為是中等規模的次等趨勢。儘管這樣,次等趨勢經常令人捉摸不透。對其識別、確定其開始並進一步發展的時間等,對道氏理論的追隨者來說都是最困難的事情。對此我們還將在以後加以討論。

5.小趨勢——它們是非常簡短的(很少持續三週——一般小於6天)價格波動,從道氏理論的角度來看,其本身並無多大的意義,但它們合起來構成中等趨勢。一般的但並非全是如此,一箇中等規模的價格運動,無論是次等趨勢還是一個次等趨勢之間的基本趨勢,由一連串的三個或更多的明顯地小波浪組成。從這些每日的波動中作出的一些推論經常很容易引起誤導。小趨勢是上述第三種趨勢中唯一可被人為操縱的趨勢(事實上,儘管這仍然值得懷疑,甚至在目前的情況下他們可能為有意操縱到很重要的程度)。基本趨勢與次等趨勢不能被操縱。如果這樣做的話美國財政部的財源都會受到限制。

在我們接下去討論下一個要點之前,花一點時間進一步說明上述三種趨勢,我們用大海的運動與股市的運動進行對比。主要是趨勢就像浪潮。我們可以把一個牛市比為一個湧來的浪潮,它將水面一一步地向海岸推動,直到最後達一個水位高點並開始反轉。接下來的則是落潮或退潮,可以比做熊市。但是,無論是漲潮還是退潮的時候,波浪都一直在湧動,不斷衝擊海岸並撤退。在漲潮過程中,每一個連續的波浪都較其前浪達到海岸更高的水平,而其回撤時,都不比其前次回撤低。在落潮過程中,每一個連續的波浪上漲時均比其前浪達到的水位低一點,而在其回撤均比其前浪離開海岸更遠一點。這些波浪就是中等趨勢——基本的或次要的則取決於其運動與海潮的方向相同還是相反。於此同時,海面一直不斷地被小波浪、漣漪及和風衝擊著,它們有與波浪趨勢相同,有的相反,有的則橫向穿行——這好市場中的小趨勢,每日都在進行著的無關重要著小趨勢。

股市中 波浪理論 精華

相互驗證的原則

1.兩種指數必須相互驗證——這是道氏原則中最有爭議也是最難以統一的地方,然而他已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任何仔細研究過市場記錄的人士都不會忽視這一原則所起到的“作用”。而那些在實際操作中將這一原則棄之不顧的交易者總歸是要後悔的。這就意味著,市場趨勢中不是一種指數就可以單獨產生有效信號。圖示1(示圖1 本圖為假想日圖,表明了一個指數如何與其他道氏信號相互引證失敗,短水平線本出的收市價與垂直趨勢線連接起來使每日趨勢更清晰了。)中虛擬的情況為例,在圖表上我們假定一輪熊市已持續數月,然後由a到b,是一個次等反彈,工業指數(伴隨著鐵路指數)上漲至b,然而在其下一個跌勢中,工業指數只跌至c,高於c,隨之彈升至d,高於b:從這一點看,工業指數已經顯示出趨勢由跌至漲的“信號”。但我們再看一下這一時期的鐵路指數,首先由b至c,低於a,隨後由c漲至b。至此,鐵路指數與工業指數未能相互驗證,因而主要的趨勢就仍認為是下跌的。如果鐵路指數漲至高於b點的位置的話,我們就得到一個趨勢轉升的明確信號了,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由於工業指數不會持續單獨上揚,或遲或早總會為鐵路指數再次阻礙,機會還是存在的,因而對於這一情況我們充其量只能認為主要趨勢的方向還未定型。

上文闡述的不過是相互驗證原則和應用的很多方式之一。同樣我們看看C點,倉時間遲早考慮,也可以說工業指數並未與鐵路指數的持續下跌形成相互驗證:——但這種情況只有在一個現行趨勢的持續或加強時才會出現。兩種指數沒有必要同一天確定。一般說來二者會常常一同達至一個新的高點(或低點),低在持續了幾天、幾周或一到兩月的停滯狀態之後會存在大量情況,一個交易者必須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保持耐心,以等待市場自己顯示出明顯趨勢。

2.“交易量跟隨趨勢”——人們談起這一點,總是以一種莊嚴肅穆的口氣,但圖上去又那麼令人難以理解,其實這一口頭表達形式的意思就是主要趨勢中價格上漲,那麼交易活動也就隨之活躍。一輪牛市中,當價格上漲時交易量隨之增長。而在一輪熊市中,價格跌落,當其反彈時,交易量也增長。倉小範圍講,這一原則也適合於次等趨勢,尤其是一輪熊市中的次等趨勢中,當交易行為可能在短暫彈升中顯示上升趨勢,或在短暫回撤中顯示下降趨勢。但對於這一原則也存在例外,而且僅根據幾天內的交易情況,或者更不用說單一交易時間段都是不夠的,只有一段時間內全面相關的交易情況才有助於我們作出有效的判斷,進一步而言,在道氏理論中市場趨勢的結論性標誌著在對價格運動的最終分析中產生的。交易量只是提供一些相關的信息,有助於分析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場行情。(我們將在以後章節中詳細論及交易量與其他技術因素之間的聯繫)

3.“直線”可以代替次等趨勢——道氏理論術語中,一條直線就是兩種指數或其中的一種作橫向運動,像其在圖表上顯示出的那樣,這一橫向運動兩到三週,有時甚至數月只久,在這一期間,價格波動幅度大約在5%H或更低一些。一條直線的形成表明了買賣雙方的力量大體平衡,當然,最終,或者一個價格範圍內已沒有人售出,那些需要購入的買方只得提高出價以吸引賣方,或者那些急於脫手的賣方在一個價格範圍內找不到買方,只得降低售價以吸引賣方。因而,價格漲過現存“直線”的上限就是漲勢的標誌,相反,跌破下限就是跌勢標誌。總的說來,在這一期間,直線越長,價格波動範圍越小,則是最後突破時的重要性也越大。

直線經常出現,以至於道氏理論的追隨者們認為它們的出現是必須的,它們可能出現在一個重要的底部或頂部,以分別表示出貨或建倉階段,但作為現行主要趨勢進程中的間歇,其出現較為頻繁。在這種情況下,直線取代了一般的次級波浪。當一指數要經歷一個典型的次等回調時,在另一指數上形成的可能就是一條直線。值得一提的是一條直線以外的運動不論是漲還是跌,都會緊跟著同一方向上一個更為深入的運動,而不只是跟隨因新的波浪衝破先前基本趨勢運動形成的限制而產生的“信號”。在實際突破發生之前,並不能確定價格將向哪個方向突破。對於“直線”一般給定的5%限度完全是經驗之談;其中存在一些更大幅度的橫向運動,這些橫向運動由於其界限緊湊明確因而被看作十真正的直線。(在本書後面的進一步闡述中,我們會發現,道氏直線在很多方面與出現於個股圖表中定義更嚴格的矩形形態極為相似。)

4.僅使用收市價——道氏理論並不注重任何一個交易日收市前出現的最高峰和最低點,而只考慮收市價,即一個交易日成交股票最後一段時間售出價格的平均值。我們已經在有關圖表製作一章中討論過收市價的心理重要性,在此不再贅述。這是又一條經歷了時間考驗的道氏原則。其作用如下:假設一輪基本上升趨勢中的中等趨勢在某日上午11點達到頂點,此時工業指數,比方說:是152.45;然後又回跌到150.70報收。那麼前半日152.45這一高點就忽略不計。如果下一個交易日收市價高於150.70行情就仍看漲。相反,如果下一個上漲階段使價格在某一天當中達到一個高點,比如152.60,但這一天收市時價格卻低於150.70,那麼牛市趨勢是否持續就很難判定了。

近年來,市場研究人士對於一個指數突破前一限度(頂點或底部數字)以標誌(或確認或加強)一輪售出趨勢的範圍存在很多觀點。道和哈密爾頓顯然是把收市價上任何的突破,哪怕是0.01的突破都當作有效標誌。而一些現代分析家已開始使用整點(1.00)。我們認為原有觀點存在一個最大爭議就是歷史記錄表明在實際結果中很少或幾乎沒有證據支持任何上述的修正。在下一章我們會談到1946年6月的情況,其顯示了這一傳統規則的決定性優勢。

5.只有當反轉信號明確顯示出來,才意味著一輪趨勢的結束——這一原則可能比其他道氏原則更招致非議。但如果對其理解正確,正如我們已列舉過的其他原則一樣,這一原則同樣也是建立在實際檢驗基礎上的,也的確具有可行性。對於過去急噪的交易者,這無疑是一個警告,告誡交易者不要過快地改變立場而撞到槍口上。當然這並不是說當趨勢改變的信號已出現時還要作不必要的拖延,而是說明了一種經驗,那就是那些過早買入(或賣出)的交易者相比,機會總是站在更有耐心的交易者一邊。他們只有等到自己有足夠把握時才會採取行動。這些機會無法以數字表示,比如2比1或3比1;事實上它們總在不斷變化。牛市不會永遠上漲而熊市也遲早會跌至最低點,當一輪新的基本趨勢首先被兩種指數的變化表現出來時,不論近期有任何回調或間歇,其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但隨著這一輪基本趨勢的發展,其繼續延伸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因而每次接續的牛市再度確認(一個指數新的中等高點為另一指數一個新的中等高點所確認),都相應地具有更少的分量。當一輪牛市延展數月之後,買入的慾望,買入新的股票而能保證賣獲利的前景都比這一輪牛市的初期更低或更不樂觀,低但道氏理論的第十二條要點告訴我們:“持有你的頭寸,直到出現相反的指令”。

這一要點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趨勢中的一個反轉在這一輪趨勢被確認後隨時可能發生。這並象開始看上去那麼矛盾。這就告誡道氏理論的投資者,只要他有任何一點頭寸,他就應該雖時時關注市場。同時也對"道氏理論的缺陷"進行了探討.

股市中 波浪理論 精華

筆者簡介:一位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研究投資市場的研究者,每年翻上十倍的投資高手。

關注 私信本人,可獲得我的親自輔導。不相信實力,可實際直播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